专利权的保护方式有哪些?

2025-05-14 05:39:0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专利保护是指在专利权被授予后,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不得对发明进行商业性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或者进口,在专利权受到侵害后,专利权人通过协商、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干预或诉讼的方法保护专利权的行为。不同领域的专利保护方式也不同。我国《专利法》对专利权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发生专利纠纷时,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回答2:

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

行政保护——专利权人及厉害关系人可以就侵权行为请求管理知识产权的部门进行处理。

司法保护——专利权人及厉害关系人可以就侵权行为向法院起诉。

回答3:

  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
  由于专利权属于民事权利,需要权利人主动进行维权。在发现侵权行为后,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侵权地为地的专利管理机关(省级以及部分省级授权的市级)请求行政调处,或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省会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及部分开放城市和较大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回答4:

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在得知专利权遭到侵犯时,应及时请求侵权行为地或侵权 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利管理机关处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注意“不告不理”)。 专利管理机关对是否侵权及侵权损害赔偿等作出决定,任何一方不服的,均可在收到 通知后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该决定即具法律效力,如决定末履 行,专利管理机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专利侵权案件原则上由侵权行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可 在规定期限内向高级人民法院起诉,高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

回答5:

应该说是对号入座,
保护方式只有在权利有效情况下才能获得保护,
没有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