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结石会发展成胆囊癌吗?

2025-05-14 08:55: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刘颖斌:胆囊癌早期表现往往跟消化道疾病很相似,比如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等,因此不少患者常会以为是慢性胆囊炎或肠胃炎发作而不加重视。直到出现皮肤发黄、右上腹出现肿块时才会前往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经是胆囊癌的晚期,根治率仅在20%~39%。 通常,长期罹患胆结石而疏于治疗,也会导致结石持续刺激胆囊,引起长期慢性炎症,并导致胆囊上皮的癌变。据统计,胆囊癌伴有结石者占80%以上,因此建议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妇女,出现胆囊炎、胆结石或息肉等,最好定期进行B超检查。一旦发现胆囊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并且蒂短而粗者,尤须警惕恶变可能。 目前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是B超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近年来也开始采用内镜超声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胆囊癌的检出率。这种方法也可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手术治疗是胆囊癌获得根治的唯一途径。由于胆囊癌的肌层很薄弱,相比单纯性胆囊切除手术而言,目前建议采用胆囊癌根治手术。对于侵犯胰腺实质以及一部分广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考虑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即局限性肝切除加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最好辅以化疗,放疗以及中药治疗。 身体周刊:胆管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发病原因是什么? 刘颖斌: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由于胆管系统为一细长而管壁较薄的管状组织,发生癌变时,癌组织可向管腔内生长,呈息肉或乳头状或可向管壁内浸润,致管壁明显增厚,有时较难触及肿块。胆管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下列因素可能在胆管癌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5%~10%的胆管结石患者将会发生胆管癌。 华支睾吸虫:东南亚地区,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罹患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吃富有亚硝酸食物习惯的地区,更增加诱癌的可能。 胆管囊性扩张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致癌剂可能与胆管癌有关。还有报道称结、直肠切除术后,结肠炎及慢性伤寒带菌者均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 胆胰管汇合异常,胰管汇入胆管后,胆胰汇合液对胆管内壁慢性刺激,也可能与胆管癌有关。肝内胆管癌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 身体周刊:如何治疗和预防胆管癌? 刘颖斌: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胆管癌的治疗原则是可切除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对于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应施行胆道引流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合并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要真正做到胆管癌的一级预防很难,对于胆道系统慢性结石、胆道慢性感染、胆管囊性扩张、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与胆管癌关系密切,强烈建议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选择一些有辅助抗癌作用的食品,如紫菜、胡萝卜、香菇、芦笋、黄花菜、西红柿。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胆管癌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关系,因此,合理饮食是治疗与康复的重要保证。由于胆汁排泄障碍,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尤其是多脂肪的食物更不容易消化,故临床上常见纳呆、食少、食后腹胀、恶心等症状。所以应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油类、高脂肪食物,有黄疸出现时应禁食油腻饮食,每天保证摄入充分的纤维素含量,必须禁酒戒烟,在进食时还要保持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