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更易“上当受骗”
在实际生活中,遭遇过消费陷阱的普通人还真不少,尤以年轻人居多。分类数据显示:遭遇过消费陷阱的,以18—25岁的受访人群占比最高,达到78.5%;26—35岁的受访者占比67.5%;36—45岁的受访者占比61.5%;46—55岁的受访者占比58.5%,5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占比68.5%。
调查结果显然与人们的惯有认识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把老年人想象为消费时容易被“忽悠”入坑的群体;但数据却推翻了这一固有思维,年轻“潮人”们反而容易“入坑”;老年人则排在第二。奇怪吗?一位受访者表示“并不奇怪”。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其消费行为和习惯均有所不同。年轻人消费时往往表现为三多——网购多,冲动型多,跟风者多。网购就不去说了,E时代,没几个年轻人购物会跑实体店;遇到诸如双十一、双十二之类的购物节,不管需不需要,狂欢最重要,先抢回一堆东西再说,此乃冲动;好闺蜜一起玩,“Mary”买了健身卡我不买,不丢份么?于是也一起买买买,此乃跟风……正是因为这“三多”,年轻人的消费容易不理智,因此遭遇陷阱多也就不足为怪。
这位受访者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在回答“您觉得在E时代,消费陷阱较以往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单选题时,55.4%的受访者认为“多了”;而在18-25岁的年轻群体中,更是有高达64%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选项; 反之认为“少了”的只有14.5%;其他的则表示“不太清楚”或“差不多吧”。
E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无论什么领域的消费基本上都可在PC端或手机终端完成;这就是笼统意义上的“网购”。网购的确很方便,可在方便的同时,或许也要加强“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对所购商品或消费领域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仅凭商家网上的描述、推介或几张图片,你很难对所要消费的对象有较全面的认识,当认知出现偏差时,也许就落入了消费陷阱。
网络借贷“陷阱”频发
E时代的消费行为,已决然不止远程购物了,它可以涵盖各领域方方面面。调查设计了一个多选题:您觉得E时代,哪些领域比较容易有消费陷阱?受访者可以在列出的15个选项中,任意选出自己认为容易出现消费陷阱的选项。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借贷、远程购物(网络、电视、广播等)、金融理财和针对特定群体的“免费”推介、义诊等,分别以54.9%、54.2%、52.0%、45.6%排在了前四位;预付费卡、保险产品、在线旅游产品等排名也较为靠前;一些新型的消费形态,比如扫码送礼品、团购或拼团,也被不少受访者认为“陷阱”多多。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形形色色的借贷平台出现在人们眼前,部分不良网络借贷P2P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人们过度消费。一些从事“校园贷”的不良网贷平台,对贷款人的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学生申请借款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信息,不需家长或老师提供担保书。有的网贷平台宣称“0利率”,而实际年利率却高达30%以上,并对逾期贷款收取高额“管理费”,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催收,让学生深陷泥潭。好在这一势头正得以遏制,去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P2P平台,不仅被受访者选为“陷阱”高发区,也被认为是不良理财产品的高发区,诸如运用“高收益”来吸引资金,实际兑付时往往不能兑现甚至“人间蒸发”,让投资人血本无归。同属于金融领域的保险业也被受访者圈为“陷阱”产生地,这与官方消息“不谋而合”。今年1月,保监会官网就已挂出2018年第一份消费者提示——关于“开门红”保险销售的风险提示。“开门红”是保险销售行业特有的销售节点,在此期间,保险产品的宣传推广以及销售推动力度相对较大。为冲业绩,有的保险销售人员利用活动炒作概念,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开门红”产品。比如在介绍分红型、投资联结型、万能型等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存在以历史较高收益率进行介绍、承诺保证收益等夸大宣传或不实宣传的行为,进而误导消费者投保。因此,保监会特别提示:分红保险未来红利分配水平是不确定的; 投资联结保险未来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可能亏损……实际上,这些消费陷阱并不是“开门红”期间特有的,而是历年来保险消费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至于“特定群体的‘免费’推介、义诊等”,主要是针对中老年群体。租个场子,把老人们“请”过去,然后声声关怀,先是免费试用或品尝,然后高价推销,让老人们“心甘情愿”掏出巨额养老钱高价买下产品。在E时代,此类“陷阱”还有了“升级版”,比如从原来的口口相传,到现在诸如建立微信群联络,覆盖面似乎更广……
这应该是个人社会阅历、认知、判断相关,有的人20岁懵懵懂懂很单纯,有的12岁就很精,所以不好怎么说,只能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可能。但是切记一点,出格必有诈,不要贪心就不容易上当,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人无缘无故就对你好(除了个别爱心人士)。
五年后,祝生幼弟长大。祝生、三娘辞别老母、幼弟和诸位乡亲,在众人的欢送声中,仙升而去。
哪个年龄段都有可能,要有防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