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华科泼水节这种校园文化?

是不是变味了?值得提倡吗?
2025-05-14 06:40: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泻药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2013级本科,2017级研究生,我对华科泼水节的认识其实不是很清楚,因为刚入校的时候的确是有这样的活动存在,但是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已经取消掉了,这对于我来说不失为一种遗憾。

14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大一结束即将升大二的那个期末,是最后一届泼水节了,泼水节的意义其实在于学生群体对自己校园生活结束的一种狂欢,对自己即将踏入社会后无法再自由自在被现实束缚的一种呐喊,更是一种毕业活动仪式。它不是单独存在的,是跟随者同歌同行活动一起热闹起来的。

我记得的是那天晚上四处听闻的呐喊声,因为我是男生,而且当时刚进校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听见很热闹的口号声,叫喊声和嬉闹声,场面非常壮观,也非常难忘,男生主要攻占的是被称之为公主楼的韵苑5栋宿舍,相信大多数学校都是女生进入男寝是不受限制的,只要签个字就可以进去,但是男生进入女寝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特定的日期,大家有了攻占公主楼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当然,这个不放过的群体里不仅仅有男孩子,也有很多觉得无缘住进公主楼的妹子们。

我个人认为,一个活动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校园文化,那这个活动就一定有其特殊之处,最起码,他是学校广大师生都喜闻乐见并热情高涨的一种活动,不然在学校里不可能连续十来年都经久不衰。但是说到活动,我觉得任何一种活动都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没有百分百完美的活动,所以在一部分人的眼中,泼水节是有损女权的,不文明的,野蛮低俗的活动,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和双一流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非常深厚底蕴和实力的学校,那这样一所学校的领导层级别也不会太低,都是省部级的,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教育实力背景下,一旦出现一点小问题,那就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比如中山大学学生会副部级名单事件。而在华科,这个活动传承了很久,并没有出现恶意伤人或者性质恶劣的事件,那说明在狂欢这件事情上,华科的学子还是保持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如果把一种告别仪式,一种平常生活见不到的狂欢活动定性为低俗的话,那傣族的泼水节场面更大,高三学子高考前的撕书活动则更是对教育的不尊重了。

总而言之,这个活动迫于外界的压力已经停止了,我们也只是就事论事,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安分分子借机吃豆腐揩油,但作为一个经历了普普通通告别仪式的研究生来说,我,怀恋泼水节!

回答2:

作为我科16级的学生,已经没有机会经历被扼杀在2014年的最后一届泼水节了。但入校以来听到学长学姐们的种种向往和怀念,还是去认真了解了一下我科的泼水节到底有如何盛大的场面。

  • 往年的泼水节,都是伴随着同歌同行毕业晚会举行的。华科学生步行前往光谷体育馆,大概在十点左右,晚会结束,毕业游行开始!各个院系毕业生有序退场,向宿舍区进发,全程有人领唱校歌,有人摇晃着荧光棒,挥舞着校旗,有人喊着口号,歌唱着友谊地久天长。

  • 在队列行进到韵苑路口时,就依次停住脚步,大战前夕的紧张感愈发沉重。人群开始自发地集结、冲锋,向五栋“公主楼”发起攻击。用水枪、用盆子、用水桶,甚至更简易地直接上手,学生们用各式各样的武器发起攻势。从大门冲不进去,就从阳台翻越,被捕捉的这位“蜘蛛侠”,可以凭借此图名留校史了。

  • 守卫公主楼的女生也不甘示弱,团结一致,依据地形优势发起守卫战。在必然的攻占之前进行最大强度的守卫。

  • 泼水节之所以被校方禁止,主要是由于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对于有关说法,各方见仁见智,但这一盛大的节日最终被扼杀,这段精彩刺激的记忆也永远封存在2014年以前的众多个夏天。

很想分享一个看似无关的视频:网页链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这就是青春

  • 其实,在那个全体毕业生书写青春记忆的盛大节日里,事实上并没有涉及外界所担忧的众多非议。在那个唱着”我们 / 曾经 / 终日游荡 / 在故乡的青山上“的夜晚,在那个青春的笑与泪共同挥洒的夜晚。This makes possible.

回答3:

                                 “泼水节”是向青春的致敬,但应宣泄有度

作为有幸参加过“泼水节”的老毕业生前来应答。

毕业泼水节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季的重要活动之一,是由学生团体自发组织的活动。在毕业晚会结束后,学生以学院为单位、院旗为导向在校园内展开的游行活动。在游行中,学生会喊自己学院的口号,如果途中遇到其他学院的队伍,则会以"嘲讽式"、"挑衅式"的口号向对方邀战。比较出名的口号有针对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男女比例七比一,一对情侣三对基",针对软件学院"软件软件,又软又贱"。乍听起来,这些口号都带有很浓厚的恶俗比喻,但在同学们看来更多的是一种大学四年过去之后,对自己校园生活的一种调侃。

由于华科是一所工科倾向的院校,因此男女生比例比较失衡(本科就读于电信学院,当时还是电信系,30人的班级里只有4个女生,手动捂脸),因此,泼水节游行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男生们站在自己学院女生(或者男生,毕竟部分人文类的学院是女同学们为主导)的寝室楼下向学院的学妹们"表白",然后接收楼上女生们泼水洗礼。但在泼水节活动被取缔的前几年,活动的过程过于激烈,有男生哄闯女生寝室楼、破坏公物、抛出女性内衣等恶性事件,为原本单纯且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游行活动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华科泼水节就此被取缔。

原本是青春的释放,是对自己大学青春具有"仪式感"的告别之夜,却因为过于放纵,毁于部分同学过于野蛮的行为,甚至被冠上了"性骚扰"的帽子,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

校园文化需要有活力,但不是为所欲为。从另一方面思考,泼水节也体现了我国青年一代成长的现状,以及国内性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而高校作为青年人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更好的引领学生们建立更加健全的三观,教会他们如何思考,这比教会学生们如何编程来得更加有意义。

回答4:

谢邀~本人华科17新闻在读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科的泼水节吧:

华科泼水节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晚会的一部分,是华科毕业季的一个传统活动。每年毕业之际,学校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组织一个同歌同行晚会来送别毕业生。在晚会结束后各个院系会挥着院旗,呐喊着回到宿舍区,而学弟学妹们会从楼上往下泼水来送别将要毕业的学长学姐。

泼水节并不是校方组织的,根据一些往年毕业的学长学姐回忆,有一年毕业季由于一个正在宿舍里面复习的学生嫌楼下呐喊的毕业生太吵,影响自己复习,因此往下泼水了。从那以后,泼水节就渐渐成为了我科的一个节日性活动。

而泼水节渐渐出现负面评价主要是因为2011年的泼水节又多出了一个新的分支,那就是攻占女生宿舍,攻进去的毕业生(大部分是男生)会在楼道内求学妹泼水,或者和学妹握手,拥抱道别,并且不忘在走之前喊一句”学妹加油“。这一年,华科的泼水节也被很多媒体报道,一些毕业生攻占女生宿舍的照片被报道出来,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是男生对女生的骚扰而纷纷斥责。

这可能成为了校方2015年取消同歌同行活动的导火索,同歌同行晚会取消,泼水节也就因此取消,从此,泼水节就成了一个存在于华科毕业生心中的回忆。

而关于泼水节的争议,有人说泼水节是华科特有的校园文化,有人说这是一种集体性骚扰,其实,据我了解,多位华科学子对泼水节的感受是,在泼水节中并不会刻意凸显男女性别之分,毕业的女生同样在游行队伍当中,男生可以泼女生,女生也能泼男生。少数同学不爱参与,不论男女,都可以选择在寝室待着或出门远离游行队伍。泼水节和同歌同行晚会一样,是华中科技大学毕业活动的一个环节,也是流传了近十年的校园文化。

不过,“泼水节”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美好回忆,在一些帖子和讨论中,有女生将其形容为“恐怖”、“心有余悸”,亦有不少学生和校友对这项男性荷尔蒙贲张的传统活动提出了反思。

因此,对待泼水节要客观看待,否则一场本是属于毕业生美好回忆的校园活动,很可能对他人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