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不判死刑是为什么??

2025-05-09 11:05:2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法律的存在,不是来单纯的用尺度衡量,到线就杀或判。也就是一部分人法律人成为法学家,一部分人成为诉棍的原因。老太太哪个绝对家属写了谅解书,骑车那个可能存在过失,法律有不公正的一面,但司法审判的无法改变实事存在,违背法律准则。
是表面下的现实中的不平等因素影响司法审判,比如用钱改变了法律依据(自首情节,谅解书),法律的最终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司法审判会考虑当事人情感的,所以出现上边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回答2:

定罪与量刑并非简单的杀人偿命.

杀人偿命是我国古代以及百姓观念中的"法",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法.而现行刑法对定罪和量刑有着诸多的规定,同罪不同罚并不等于司法不公,而是因为每个案子都有特殊情形,并不是死了一个人就一定要再死一个人,而是要区分罪与非罪,故意和过失,罪轻和罪重等等.

回答3:

事出有因,一般就不判死刑。现在能不判死刑就不判,最高院现在的原则是少杀,慎杀。

回答4:

我只能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骑自行车的那个,不属于故意杀人,因为骑车人并没有主观意向。所以不能算是故意杀人,应该是过失致他人死亡!所以网上的这个报道应该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