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者心态:1、规避型:面对经济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避难;2、理性型:多上几年学,后劲儿足;3、补偿型:考研是为了兑现当年许下的诺言;4、理想型:考研就是在寻找人生的方向;5、抚慰型:考研是想合理利用一下原本生活中可能浪费的时间。
不考研者心态:1、信奉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积累社会经验更重要;2、充电方式并非考研一种;3、先工作后考研;4、学历不等于能力。
综上观之,考研的“利”更多地集中在未来:底子厚,后劲儿足,就业的发展空间大等。就个人而言,考研无疑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的契合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其弊处也不容小觑,一则,长期呆在校园,学术气、学生气浓厚,工作经验匮乏,融入社会较慢。二则,遭遇或多或少的年龄尴尬。某些用人单位引进人才追求年轻化,求学几年后,虽心无“廉颇老矣”的感慨,却受用人单位“尚能饭否”的冷眼相待。
事实上,凡事总有两面性,考研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原本无需穷根究底,正如考研得失,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药剂学肯定会考的。要想保险就选物化。其实十月份开始另一门完全来的及的。
好学校肯定风险会大的,能努力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总是怕这个怕那个,又有什么用… 如果求稳的话,就报个低点的学校,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嘛!
最后祝你15考研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