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难断家务事指谁

清官难断家务事指谁
2025-05-16 17:47: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包拯,还是“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都不对,其实他只是宋朝年间的一名县令,名叫赵秉公。赵禧,太学生,在太原府任职文水县丞。他在任职期间,勤政廉洁,待事公平,深受百姓爱戴,其告老还乡时,还有万名百姓哭泣送行的场景。而这个赵禧正事赵秉公的父亲,或许也是受父亲的影响,赵秉公做县令期间,同样清正为官,廉洁为官,公平断案,爱民如子,赢得不少百姓的好评,百姓将其视为当地的大“清官”。可有一日,因为他治下的一个百姓家庭琐事,让这位清官老爷犯了难。

那天,赵秉公偶遇一朋友,对方对赵秉公平日的断案方式和成果赞赏有加,并提出在家务事上赵秉公是否也可断的疑问。赵秉公认为,自己大案、要案都能断得了,区区家务事根本不在话下,何来难一说。于是他就向朋友打听起这则家务事。
张老汉有两处宅院和20亩地,家有俩儿子,并都成家生子。随着各家孩子的增多,兄弟俩提出分家,问该如何分?“简单,每人一处宅院,十亩地。”赵秉公随口道。可朋友对这样的回答不满意,觉得很不合理,因为大儿子生有三子,都已成人,二儿子有一子,还未成人。这样看来,两家人人数并不相同,如此分配不公平。于是赵秉公又有了儿子分宅院,孙子分田地的想法,这样每个孙子可分得五亩地。可惜的是,这样的分法还是没得到朋友的认同,因为他忽视了老汉,一切都分给儿子和孙子,老汉将一无所有了.
国人一直重视家庭,家族观念,几代人住一屋檐下,和和睦睦,是件幸福的事情,那既然怎么都没法公平分配,何不干脆不分,事情就都解决了,这仿佛是最好的处理办法。可接下来,更为麻烦的事情出现了,二儿子生病去世,媳妇带着十多岁的孩子生活艰难,想要再嫁,结果公公不同意,也违背了古代的“三从”,那她到底该不该嫁,这让赵秉公犹豫再三,实在无话可说。对此,朋友无奈说出“都说你是个清官,可见清官也难断家务事。”的话。
到这句话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最早应是明朝冯梦龙著的《喻世明言》第十卷中,原话为:“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现该俗语习惯被用作比喻外人面对别人家庭内部的一些矛盾时,难以公平判断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 (田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