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标准 罪与非罪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本罪与因民事纠纷而发生的一般斗殴或者结伙械斗的行为的界限。二者在互相殴斗的形式上很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后者一般是事出有因,不具有争霸一方、报复他人、寻求刺激等犯罪动机,其行为没有对社会公共秩序构成威胁,所以不能以本罪定罪。 二、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聚众斗殴的行为,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即构成本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不应按犯罪处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何理解“聚众”。聚众就是拉帮结伙,人数达三人以上。对斗殴双方均有聚众斗殴故意的,只要一方达到三人以上的,对双方均应认定聚众斗殴,但没有聚众斗殴故意的一方,不当认定聚众斗殴。如没有聚众故意的一方造成对方重伤、死亡构成犯罪的,按照法律规定定罪处罚。 2、如何认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聚众斗殴首要分子是指聚众斗殴的组织者、策划者、纠集者、指挥者;积极参加者是指在聚众斗殴中发挥主要作用或者在斗殴中直接致死、致伤他人者。在幕后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或在聚众法律|教育|中国及准备斗殴中行为积极并起重要作用的,不论其是否直接实施斗殴行为,应认定为首要分子或积极参加者。 3、如何理解聚众斗殴中“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是指参加聚众斗殴的人数达十人左右,或者斗殴场所涉及多或者斗殴持续时间较长,或者聚众斗殴行为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民愤较大的情形。 4、如何掌握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程度。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是指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教育、科研等秩序受到破坏,造成学校停课、商店停业、停工,交通严重阻塞,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等等。 5、如何理解“持械聚众斗殴”。“持械”是指在聚众斗殴中使用器械或携带器械且主观上有使用的企图,但实际未使用的,这里的“器械”包括:治安管制刀具以及支、棍棒等足以致人伤亡的工具。参与预谋持械聚众斗殴的,构成聚众斗殴罪的,应认定为持械聚众斗殴。在聚众斗殴中,斗殴一方持械而另一方未持械的,对持械一方依照上述第二款的规定认定是否属于持械聚众斗殴;对未持械一方不应认定为持械聚众斗殴。 6、众斗殴中,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如何定罪量刑的问题。根据刑法第292条的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则不再是聚众斗殴,应直接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处罚。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死亡,对明确的直接责任人,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是在聚众斗殴斗中致人轻伤的,则应按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聚众斗殴罪虽然没有死刑,但如果在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死亡、罪行极其严重的,也可以依法判处死刑(包括死缓)。对首要分子,在聚众斗殴中有致人重伤、死亡直接故意的或对伤亡成果持放任态度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对明确表示不能致他人重伤、死亡的,按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对其他积极参加者仍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 聚众斗殴中,难以分清致人重伤、死亡直接责任人的,应对共同加害人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在处罚时应根据其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等情节区别对待;如既不能分清致人重伤、死亡的直接责任人,又确实不能查清共同加害人的,对参加聚众斗殴的均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按前款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犯罪分子参加聚众斗殴多起,其中一起或数起中致人重伤、死亡的,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对其他未造成重伤、死亡后果的,按聚众斗殴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三、对参与斗殴态度一般或者尾随参与,且在斗殴中作用不大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应按犯罪处理,可予以治安处罚。 此罪与彼罪 一、本罪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的界限。二者的区别是: (1)犯罪的动机、目的不同。聚众斗殴罪是基于流氓动机,在实施各种流氓活动时破坏公共秩序,后罪则是基于某种个人动机、目的,用聚众闹事方式,要挟国家机关或关部门,以满足个人的要求为目的。 (2)犯罪形式不同。聚众斗殴罪可以聚众进行,也可以单独实施,后两种只能聚众实施。 二、本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二者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犯罪动机。聚众斗殴罪中的杀人、伤害行为,虽然与其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行为一样,侵犯了他人身体健康,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杀人、伤害行为中,通常现为为了称王称霸,充英雄好汉而惹事生非,与对方争个高低。所以,凡是为了争霸“势力范围”,或者明确表示要打服对方,而行凶伤人的都是聚众斗殴中的伤人行为。而其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中伤害行为,则往往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所识的人,由于宿仇旧恨而起意伤害对方,它在事先具有明确的伤害对象和伤害故意,如果是临时起意伤害对方,也往往是因为双方发生纠纷的原因明显的在对方一边,或者在互殴中伤害他人,这种情况往往是双方都有过错,责任不易分清。刑法第292条第2款明文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说明在聚众斗殴活动中,一旦造成他重伤、死亡的,一律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这是对犯罪的一种转化型规定。 三、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聚众斗殴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两者在客观方面有相同之处,如犯罪形式都是聚众,但两者存在明显不同: (1)犯动机不同。前者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和寻求精神刺激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后者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 (2)情节要求不同。前者不要求情节严重;后者要求情节严重,必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否则不构成犯罪。 (3)两者犯罪方法不同。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方法一般是暴力方法;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除了暴力方法外,还可以是非暴力方法。 量刑标准 犯本罪,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情节严重的(即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四项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 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