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5-05-15 18:12: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骨质疏松病因

诱发骨质疏松的原因不少。疾病、饮食、运动等都有可能导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最终导致患上骨质疏松症。

一、疾病诱发

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这类多被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卧床不运动,导致骨内血液循环较差,从而使得骨基质和矿物质减少,引起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增加。

顺带一提,长期的太空旅行也可能会引发骨质疏松症。

三、长期使用药物

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或肾衰用透析液等药物长期使用也会影响到代谢。

四、体重

过轻过重都有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因减肥过度节食导致营养吸收不足,缺乏钙元素或者肥胖症都会提高骨质疏松患病率。

五、生活不规律

抽烟喝酒,长期喝碳酸饮料、浓茶、浓咖啡等饮品,会影响到骨质基和矿物质减少,引起脱钙及尿钙排出量减少。

骨质疏松如何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可分为三类: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雌激素会影响到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难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2、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另外,营养吸收能力和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也会导致骨量和骨质下降。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病因不太明确,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有关。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

主要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参考病因)


患病者主要症状如下:

轻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更容易感觉到乏力,腰部背部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跌倒、摔倒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骨质疏松可能导致出现驼背脊椎变形等情况。

还有可能有如下伴随症状:

胸椎变形,严重甚至可能压迫心肺,导致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

骨骼畸形导致周围皮肤被迫褶皱,褶皱处多汗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出现瘙痒甚至糜烂。

回答2:

骨质疏松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同时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主要有七种。
  1、年龄
  在骨达到最大密度以后(一般在30岁时),骨质就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并非病态。
  2、性别
  50岁以上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事实上,女性的发病人数是男性的4倍多。女性细长的骨头和较长的预期寿命是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3、地区
  研究表明高加索地区和亚洲地区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更高。妇女臀部骨折的发生率是其他地区女性的两倍。
  4、骨的结构和体重
  娇小的、瘦弱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较其他人群高,部分原因是因为与那些骨架较大的女性相比,她们可以流失的骨质更少。同理,体型小的男性较体型大的男性患骨质疏松的机会更大。
  5、家族史
  遗传是易感因素之一,并且作用显著。如果父母或者祖父母有任何骨质疏松的症状发生,比如轻微摔倒后臀部骨折,后代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是很大的。
  6、药物
  使用一些药物,如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同样有可能增加患骨质疏松的机会。
  7、疾病史
  之前曾骨折是危险因素之一。
  以上七种情况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人们要警惕自身是否存在,积极预防。

回答3:

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回答4:

回答5:

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