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李纨从来没有放下管家之权,有什么依据?

2025-05-19 04:24: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李纨,贾珠之妻,在许多人眼中,她是个苦命的,自从贾珠死后,她放下了青春年华中应该享受的一切,不再装扮脂粉首饰,不再穿戴美丽服饰,甚至年青人应该具有的生机也放弃了,每天只知道侍奉公婆,教养儿子,陪伴小姑,就似槁木死灰一般。但是,她真的做到了''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了吗?咱们用事实说话。

事实一,评判诗词时抑林扬钗。李纨的父亲国子监,提倡''女子无才便为德'',因此,李纨便不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可是她却自荐为掌坛,本来这也没有什么,自守寡以来,她确实活的太寂寞了,完全有理由寻找一抹生活的亮色来中和一下,但是,很明显,她的目的不仅仅如此,她还想着偏帮一下宝钗,借以搭上王夫人这个人脉,好从王熙凤的掌家权中分一杯羹,这从她第一次诗社赛诗中扬钗以林可以看得出来。

大观园诗社举办了好几届,但第一届意义最为深刻,第三十七回,当时因为贾芸为贾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于是首社的任务便是咏海棠,在这些咏海棠的诗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诗最为出色,薛宝钗的诗为: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浊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林黛玉的诗为: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玉为盆。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这两首诗固然都是上品,但薛宝钗的''含蓄浑厚”终是比不上林黛玉的''风流蕴藉”,因为林诗一开始便非常惊艳,引起宝玉喝彩,最后更是压服众人,都承认''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最后写完,大家都道林诗为上。

如果大家没有见过薛诗,乍然称美林诗,也许是有失公允,但大家明明早已见过薛宝钗的诗,仍是公认林诗,可见林诗自是超过薛诗,但就是这首人人以之为上的诗作,李纨竟评为亚军,理由是“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林诗),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皋”,其实这样的评判很失公允的。就好比我们说要是论个高,自然个子高的高,若是论个矮,自然个子矮的矮些。这等于说这评诗根本就是没有标准的嘛。

关于这次评诗,就连一向喜欢宝钗的脂砚斋也批:“海棠名诗社,林史傲秋闺。纵有才八斗,不如富贵儿。”这意思很明显:黛玉湘云的才华,其实是超过薛宝钗的,但是,耐不住薛宝钗是个富姐儿,因而便被李纨评为第一。关于这个评定,作为当事人的薛宝钗和林黛玉自然不便插口,但是贾宝玉却不服,贾宝玉提出李纨的评定方法不太公允,但李纨却说''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倚老卖老,态度强硬。

李纨为什么要评薛宝钗为第一呢?真的不懂词评判应以诗品,诗意,诗境为准,为据的吗,从以后的几次评判来看,李纨还不至于糊涂到这一地步,那么,她这样做就值得玩味了。那么李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从后面的种种迹象来看,她为的是讨好王夫人,虽然她做的很巧妙,可以瞒过贾府众人,却瞒不过读者雪亮的眼睛。


王夫人是荣国府现当家人,她高高在上,对贾府里的经济大权有绝对的决定权,李纨之所以被剥夺了管理权,为王熙凤取而代之,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王熙凤是大房儿媳,又与王夫人是姑侄,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李纨不为王夫人所喜。这从王夫人在《红楼梦》中不曾与李纨有一句交谈,与李纨之子贾兰没有半点交集,甚至把贾兰奶妈赶出大观园可以看出。因此,李纨深深感受得到来自王夫人的不喜,她一直在寻找机会想在王夫人面前刷一下存在感,而白海棠诗社评诗,就是大家送给她的一个机会。因为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嫡外甥女,王夫人对她非常看重,并且有把宝钗许给宝玉之意。捧了薛宝钗,便是捧了王夫人。这一点,与贾探春捧宝钗抑黛玉是一样的。

事实二,摸平儿的钥匙。第三十九回,史湘云在薛宝钗的帮助下举办螃蟹宴,王熙凤因为事多没有吃尽兴,让平儿拿几只回去吃,大家要平儿坐下来再吃些喝些,平儿拒绝,李纨很明显喝多了,见平儿到了之后,不但强拉平儿坐下,强为平儿喝酒,并一直把手放在平儿身上游走。后来摸到平儿腰间的钥匙,还问平儿那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平儿说是钥匙,李纨说:

什么钥匙,要紧体已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做什么?”

李纨这番话,众人都以为她在打趣平儿,也有人解释为李纨因为寡居,长期寂寞,所以渴望人间温暖,渴望自己也能够有一个像平儿这样的人帮着自己。当然这样认为不算错,因为在后面李纨为了掩饰尴尬也是这样解释的。李纨说:

“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贾珠的妾或通房)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趁年轻我都打发。”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纨有些性饥渴,因为钥匙也有性暗示,但这几句话里,更多的是李纨对权利的渴望。因为钥匙象征着权力和欲望的呢!

平时,城府颇深的李纨自然不会露出这等贪权的嘴脸来,可是她偏偏喝醉了,不经意间,通过摸平儿的钥匙而暴露了出来。

事实三,对小红的深度了解。第二十七回,小红替王熙凤跑腿,得了王熙凤的青眼,王熙凤想要收她做干女儿,红玉听后就笑了,告诉王熙凤,自己的妈已经认了王熙凤做干妈,凤姐不知谁是小红的妈,这时李纨为王熙凤释疑,说林小红的妈是林之孝家的。按说,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内管家,本该更比李纨了解的更清楚,但从这事可以看出,李纨对荣国府的人际关系是多么的上心。

事实四,教子成才。贾府是开国功勋,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贾家的孩子属于黄鼠狼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的,大家都不爱读书,一个一个都长成了纨绔子弟,但是在大环境整体向下滑的过程中,李纨却一反常态,对小小的贾兰养成了一个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莘莘学子,并且最终科举成功,中兴了贾家。而李纨之所以会这样做,自然也是争强好胜的,希望自己能够借助儿子而出人头地。

事实五,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小产,李纨与探春和宝钗共同管家,当探春改革大观园,把各个院子承包给下人,宝玉见了宝钗的院子里没有花花草草,便以为宝钗的院子没有什么价值,但是李纨却告诉宝玉,蘅芜院中的植物是香草,其价值超过花草的价值好多,从这里更可以看出李纨不但对贾府的人事,而且对各种经济也了解透彻。如果李纨对一切都放下了,她根本不可能关注这些人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