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种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

2025-05-14 22:59: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形成对照.
(2)为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应将实验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叶片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如果变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否则,叶片就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4)滴加碘液后,该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色,非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不变蓝色.比较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比较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夜晚温度,增大昼夜温差,有利光合产物积累.
故答案为:(1)有(2)把植物置于黑暗处一昼夜(3)碘液(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夜晚温度,增大昼夜温差,有利光合产物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