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论打仗,白起是职业的。而吴起相比较起来,不仅在军事领域有所建树,儒家、法家思想也相当精通,可谓真正的集大成者。两人不太好相比。
非要找共同点的话,两人身为武将都出生名门,有相当傲人的战绩,都没打过败仗,而且在当时能靠其一人之力影响国家命运。一句话,活着的时候都特别牛,死的时候都特别惨。
先说说术业有专攻的白起,简直残暴到令人发指,世人称之为“人屠”。据考证,其本人在位期间,自己杀人一百万,几乎是战国年间总共战死人数的一半,名副其实的“杀人狂”。
想当年学到长平之战的后,读到白起残杀赵军降兵40余万的时候,晚上睡觉都会梦见遍野的尸体和绝望的哀嚎……虽然凶残的令人发恨,但他的军事才能无人否定。就连毛主席都曾评价白起说:“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只可惜此等将才,最终没有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剑下。
至于吴起也是个厉害角色,武能写兵法,文能搞变法。他自己也主张政治、军事两头抓,内修外战齐头并进。出自他笔下的《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典籍之一。不过个人角度讲,《吴子兵法》看起来更实用,纯理论的东西少些。
再说吴起变法,让当时只剩一丝儿血楚国直接原地复活,国力大增,现实中的化腐朽为神奇。可变法势必会得罪贵族阶层,楚悼王一死,变法失去了支持,贵族们趁机将吴起射杀。之后尸体还被车裂肢解,惨不忍睹。
白起一生指导过众多重要战役,杀敌无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甚至被称为杀人魔。白起的作战指导艺术,是战国期间战争发展水平的代表,他用兵擅长分析敌我军情,然后根据不同的形势选择最为恰当的战略方针对敌方发起攻击。比如伊阙一战,白起选择集合军力,逐一击破;鄢郢之战时,他采用掏心战术,加以水攻;华阳战役,他领军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假降诱敌离开阵营,从而分割围攻,创下了先秦战史上歼敌45万的战例,也是我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的围歼战。
白起指导战争有三大特点,一是不仅仅旨在夺城,逢战必歼;二是乘胜追击、穷追猛打;三是野战筑垒,诱敌突围,这种作战手法之先进乃前所未见。
而吴起用兵,主张以治取胜,强调对军队的管辖,他的军事思想强调了军队能否打胜仗的关键在于军队的质量,有管理才干的将领、有素质的士兵,纪律严明的军风,论功行赏。领军战略上,吴起主张知己知彼考察敌情,且注重随机应变。
白起和吴起两个人的出身都不算好,都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到了最高统帅的位置。白起给人的最大印象恐怕就是长平之战的那次坑杀赵国40万战俘了,想起来就令人颤栗。根据后世的研究,整个战国阵亡士兵二百多万,其中有一百万死在白起指挥的战斗里,白起也因此得到了“人屠”的称号。不仅如此,白起开创了歼灭战的先河,即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过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自长平之战后,白起就再没有重用,后来被范雎谗言所害,被秦王赐死。而吴起的经历就相对来说有些曲折了,后世史料对他的记载都不怎么好:先是杀掉三十多个邻居,后来母亲去世不去守丧,又杀掉妻子,最后投奔楚国落得被杀,可以说他的记录就没光彩的。但在军事领域,吴起可以说是无敌了,要知道他的传记是和孙武在一起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就证明吴起在军事领域的成就。
一个五万兵纵横天下,一个六十万兵包围四十五万全歼。一个写书,一个学书。后世只知道以数字做对比都比不出一二三来,以为能带兵多的就是大哥,却不知道能以少胜多的将领才是最厉害的。如果在同一时代,吴起可以同时怼十个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