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个人习惯驾驶,不要特意用不熟悉的动作;上高速跑一跑,拉一拉车速;不可放过重的物品;不可紧急刹车。
还有就是发动的转速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不要让发动机转速超过每分钟4000转。发现转速超过3000不到4000的时候,要及时踩离合、减档,让发动机的转速降下来。
磨合期是指在汽车运行初期改善零件摩擦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性能的过程,新车(包括大修竣工的汽车)最初的使用阶段称为磨合期。汽车的使用期限、行驶可靠性、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与汽车工作初期的使用情况有很大关系。
汽车经过初期使用阶段的磨合,使各运动部件摩擦表面之间进行相互研磨,不断提高配合精度,从而顺利过渡到正常使用状态。汽车的使用寿命、工作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使用初期的磨合,而且磨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大修间隔里程。因此,汽车磨合的目的就是使各运动部件快速适应各种工况,并大大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发动机内部各运动部件之间需要通过磨合才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磨合期间的驾驶方式和操作习惯将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发动机不可以长时间高速运转
因车系的不同,设计原理不仅相同,所以首要的是建议参考随车用户 使用手册当中规定的标准为宜。再参照以下标准:(适合现在大部分车辆,较老款车辆排外)。
(一)长距离行驶:磨合期内较远距离行驶时,适当注意让车辆“休息”,同时车主自己也可适当放松休息一下,避免疲劳驾驶,长距离行驶时动力连续工作时间长,对于新机体部件易造成不规则或异常磨损。适当的“休息”可以给发动机“减负”。
(二)勿让车辆超负荷行驶:车辆磨合期内如满载、超载行驶,对底盘和发动机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建议最初行驶1000KM内勿满载甚至超载行驶。
(三)勿紧急制动:在行驶当中如果紧急制动,不仅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受到冲击,同时加大对车辆底盘和动力“冲击”负荷,建议在最初行驶1000KM内保持一定车速,忌常使用紧急制动(当然突发情况例外)。
(四)勿经常拉高速行驶:磨合期内有一定速度限制,参考自己随车的使用手册,行驶时关注发动机“转速表和车速表”,确保在一定速度内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参照使用手册)。参考以下建议(仅为通用标准):
A、最初1~1000KM,一般以70~80KM/h间或以下,转速不要超过2200转为宜。
B、1K-2K公里时最高速度可适当提高,一般可以在90~100KM/h之间或以下,发动机转速在2500转左右为宜。
C、2K~5K公里后速度(最高)可控制在110~120KM/h之间或以下。转速在3000转左右。
1.起步先预热
冷启动时,最好等水温预热到40℃以上再起步。起步时应轻踩慢抬离合器和加速踏板,并选择良好的路面行驶。凉车时候也不要轰油门。
2.速度需控制
处于磨合期的车,一定要控制好驾车的速度,不能速度太高,时速最好控制在50~80公里/时。在开过1500公里后可逐渐把转速和车速提高到车辆允许的最高速度,而且不要用力踩油门,以保证活塞、气缸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部件在缓和的状态下提高负荷。
3.挡位要勤换
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挡位,应以低挡起步,逐步换为高挡,循序渐进地行驶。低挡高速,高挡低速的现象一定要避免。
4.制动分离合
处于磨合期间的车辆在制动的时候,要先踏下离合踏板,使齿轮啮合松开后再踩制动踏板。这样可以减少新车发动机、制动系统、底盘的冲击损伤。但是这种“先离后刹”的方法是不符合驾车规范的,它仅限于处于磨合时期的车辆。在度过磨合期后,从离合器的保养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先刹后离”。我们也听到过不少的新手,在开车的初期总是把脚放在离合器上,刹车前要先把踏板踏下去。有的人还为了换挡的方便,脚不离板。的确,对新手来说,这样开车可以把车开得更平稳些,但对离合器的磨损可不小。
磨合期注意事项
处于磨合期的车辆,在平时要经常检查,提前发现问题并排除它。
1.机油、冷却水、轮胎气等,一定要充足,无泄漏现象发生,发现亏欠时应及时补充。
2.各部分如有不正常的响声,要及时检修,磨合期间的机械故障对车辆造成的影响,往往比度过磨合期的车辆受机械故障的影响要大得多。
3.一般车上在仪表盘中都有警报灯,有的车上甚至还装上了电脑。及时发现仪表盘和电脑里的警报信息,才能更好地掌控车辆的状况。
4.处于磨合期的车辆装载质量一定不要超过额定载重量的70%,满载、超载对新车各个构件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不要速度太快,不要超重,最好不要走山路,总之就是在这段时间把它当老婆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