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科技论文关于:节约和发展还有创新的

麻烦‘哪位大哥帮帮忙!! 悬赏分5分
2025-05-17 13:35:5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节约,你我的共同责任
炎炎夏季,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我国不少地方用电用水告急。节能这个话题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上自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围绕着节能的问题发出呼吁。一个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舆论氛围已然形成。
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良好习惯。而然,有不少人却认为勤俭节约是丢面子、是小气鬼,把奢侈浪费看成是比派头、讲阔气。这种观念与当代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很不适应,必须彻底的改正。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外出吃饭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习惯,而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很多人似乎很慷慨。有些老板和个别领导干部把奢侈浪费当成是一种讲时尚、赶时髦,一顿饭吃掉千元甚至万元毫不吝啬,满桌的饭菜动不了几筷就白白倒掉。大白天亮着路灯,水龙头漏水视而不见,汽车停在那里发动机却在不停地空转,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一些贫困县、市的老百姓吃不上饭,而政府官员的小轿车排量越来越大,住房越来越豪华。一些官员为了个人的升迁,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大搞形象工程, 相比之下,日本因为资源贫乏,天生具有节约意识,其所发展的工业,以"轻薄短小"为特色,注重技术含量.而我们呢,还在限制小排量汽车呢.
我们看看一组数据: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大约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当用手抓一把植物,你会感到湿漉漉的,凉丝丝的,这是水的缘故。植物含有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80%,蔬菜含水90%-95%,水生植物竟含水98%以上。水替植物输送养分;水使植物枝叶保持婀娜多姿的形态;水参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水的蒸发,使植物保持稳定的温度不致被太阳灼伤。植物不仅满身是水,作物一生都在消耗水。1公斤玉米,是用368公斤水浇灌出来的;同样的,小麦是513公斤水,棉花是648公斤水,水稻竟高达1000公斤水。一籽下地,万粒归仓,农业的大丰收,水立的功劳还真不少.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英明决策得到国人的拥护和积极响应。不过,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开始。
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这样的小事,日久就会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时下有句流行语叫“天天过节”,指的是现在生活好了,吃好了,穿好了,天天“鱼肉”,出门“时装”。的确,比起改革开放前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现在可以称得上是“天天过节”了。但我们在“天天过节”时,是否记得天天节约呢?古人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倘若等到一切都挥霍尽了,才去后悔自已的所作所为“哎呀!当时不怎么怎么样就好了……”那么那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回忆中咀嚼那份悔恨了。
就把这“节约”的“节”当作天天得做的事吧,要做到这一新提法“天天过‘节’”(这里的节指节约),首先就要抑制浪费。某高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我说给大家听听):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猜猜几年?)58年!在讲讲身边的,我们学校食堂每天倒掉的饭菜也是足足几大桶,够一个非洲难民吃上半年(甚至一年)了。
面对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某些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我们大家的!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食堂的饭菜虽未色香味惧全,但同样是劳动成果,当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时,就是在浪费别人的劳动成果,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但是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点?难道说,节约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吗?事实并非如此。
厦门晚报报到:某公司有一名打字收发员,他每月要经办3000多元的办公用品费和邮寄费用。经理向他提出了尽量节约的要求,面对经理提出的节约要求,他曾想啊:“费用高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小小的打字员能有什么办法呢?”其实节约是从小事做起的,随着对节约认识的提高,他开始在工作中尝试一些小改革,如复印纸双面使用、笔心不用到底不换等,效果显著,每个月的办公用品费和邮寄费用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对于公司来说,节约是在为自己增加额外收入)。这位爱岗敬业的有心人深有感触地说:“想着我这个小小的岗位一年也能为公司省下这么多钱,节约的快乐油然而生。”
那么节约的快乐来自哪里呢?在一定意义上,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大多时候,节约不是“可做与不可做”,而是“做与不做”,做为则百事可成,不做则万事成无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出愉悦心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节约不仅是美德,更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啊。
陆游曾经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节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创造。节约,须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如此“天天过‘节’”,我们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天天过节”,才会让我们的子孙亦能“天天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