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derplank(1975)认为,微效基因控制的定量抗病性,没有明显的小种专化性,可能长期维持有效这一论点曾被许多学者所接受至少迄今还没有发现微效基因抗病性被新小种克服的确切证据定量抗病性组分会因病原菌小种不同而表现某些差异或某种水平的小种专化性但因为这类抗病性对环境敏感,往往难以确定不同小种对同一抗病品种的毒性差异程度在病原菌群体变动的作用下,微效基因抗病性的长期变化,很可能是一种侵蚀(erosion)过程,而不涉及抗病性骤然“丧失”定量抗病性的侵蚀更难以观察,因为匹配病原菌群体的各致病型分布可有相当大的变化,这是植物与病原菌双方定量性状发生的基因型与环境强烈互作的结果
关于定量抗病性品种或水平抗病性品种持久抗病的报道很多麦类的慢锈品种和慢白粉品种多数是农家品种,往往持久抗病CIMMYT从1957年开始,长期利用慢锈性进行春小麦抗锈育种,终于以聚合4~5个微效慢锈基因为基础,选育出多个成株抗锈品种其抗锈性达到近免疫水平,且持久有效(Singh,200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