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司马懿临终留下一计,为何世人笑司马懿输给了诸葛亮?

2025-05-09 05:50: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因为担心死后墓葬被盗,历代皇族可没少花心思,或用机关,或布疑冢。说布疑冢,曹操算是行家里手,他生前挖了不少别人的祖坟,担心死后别人如法炮制,于是让人设了七十二个疑冢,后代盗墓贼根本没法找到曹操墓葬处,直到2009年,一个河南徐姓农民田里灌水,这才偶然发现了曹操墓。

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三国最聪明的两个人,对各自身后事是如何安排的呢?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采取的“四不策略”,即不坟、不树、不设名器、不合葬。司马懿真够奸滑的,这“四不策略”效果奇佳,晋朝灭国后,无数盗墓者寻寻觅觅,始终无法找到墓葬之所在,但人算不如天算,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农民偶然间发现晋朝墓穴,发现器具上刻有仲达字样,于是司马懿墓葬才得以发现。

诸葛亮的方法更高明了。据说,他生前特意请求刘禅批准,他死后棺椁将由四名壮汉抬着,一直向南走,绳断处便为其墓葬处。

诸葛亮死后,四个壮汉抬着棺椁,走了七七四十九天,发现绳子完好如初,丝毫没有要断的意思,于是四个人私底下商量,决定将绳子剪断就地掩埋。事情做完之后,回去领赏,刘禅详细问了诸葛亮掩埋处,发现四个人支支吾吾,一审才知道四个人作弊,一气之下将四个人都砍了头。其实这是诸葛亮的妙计精髓,故意让刘禅砍了四个抬棺人的头,如此再也没人知道他墓葬真正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