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要知道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比如很多父母给孩子报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这是本末倒置的,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可能会有一定的缺陷,道德发展因此受到阻碍。
2、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而父母就是他们的参照样本。所以父母空洞的说教远不如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有这样一个例子,母亲给外婆洗脚,儿子看在眼里,便也学着给母亲倒洗脚水洗脚。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是没有道理的,做父母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所以作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3、家庭教育要有一定的权威,因为家庭教育缺少了权威性,爱很容易就变成溺爱。权威在家庭的作用是为了维持秩序和规则,比如几点起床、睡觉,不能做坏事等等。权威不需要摆着让孩子生畏的面孔,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不能违反,违反的后果是很严重,这种后果不是父母强加的,而是自然产生的,或者是社会强加的。家庭教育的原则要与社会生活原则相一致,这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不了新好友。他就删掉一些不熟悉的人。
每个家庭都不会是一模一样的。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都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
又怎么会有规范一样的教育方法提供给你吗?
正确的教育方法,没有……不过正确的教育原则还是有的。
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因材施教。
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所在,引导孩子往他所擅长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是随孩子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当你的孩子超过十二岁以有,放下你家长的“尊严”和“权威”。
尝试着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相处,
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没有别人所说的那么叛逆,也许他只是你当年的一个翻版。
教育,不管是家庭的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
都不应该有所谓“详细”的方式或者方法~~~
而应该有一个普遍、温和的原则。
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未必就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