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盖房,用梁柱木头搭建房顶房架,两间房之间相通不用隔墙支撑,就用前后两根立柱支撑起一根大梁来,大梁两边再搭上木头。为了增加高度和结实坚固,有时在大梁上面还平行放一根短一些、细一些的小梁(二梁)。
俗话说:大梁不正二梁歪,就是这个梁
上面的大柁,二柁,就是这里的大梁、二梁。
房顶的木头上面是秫秸苇草之类,前后(南北)有房檐,为的是下雨流水探出来。这探出来的一块(三四十公分)要用小细木支撑,约30公分一根。这些小横木就是“椽子”。俗言“出头的椽子先烂”,就是说出头的椽子露在外面,雨淋日晒,当然先糟蚀了。
檩子,不是“檩字”,也叫檩条,就是搭在梁上的木头。所谓“栋梁之材”,就是说建房时“栋梁”是主要的支撑,这里的“栋”就是檩子。
与这些字词有关的谚语典故大概也有一些,比如梁上君子等,就不罗索了。
因为梁要出头半个檩径
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