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信息差不同,导致了即使高于成本几倍的东西,人们同样乐于付费。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你不懂一个行业,但是当你需要这个行业的相关产品时,你就要为你不懂这个行业的行为买单。比如说一个蛋糕的成本价是50.但是一般店大概会放到100块钱售出,高于成本的价格算做人工费。但是,当你不知道这个蛋糕原材料的成本是多少的时候,你去买蛋糕,别人可能就会发觉出你不懂行,可能报出150元的售价,也就是高于成本的3倍的价格。因为你需要,但是又不了解这个蛋糕到底要花多少成本,所以店家说多少就是多少。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一般商家还是很良心的。但是正是你不懂一个行业,你获取的信息比别人少,所以即使成本5块钱的东西售价20元,还是会有人买。
因为成本并不是透明的呀,有些人并不知道成本是多少。而且,有些时候是真的很需要,情愿花高一点的价钱,比如在旅游景区的山顶卖水的,一定会比山下贵很多,但还是会有不少人买。毕竟自己登山就很累了,再带上水就更沉了,因此会多人情愿到山上多花一点钱买水
第一点:需求关系,需要的人多买的价高。
第二点:价值关系,有可能是品牌价高。
例子:苹果手机成本价才2000多,你看要买5000多,买的人为什么还那么多.
因为成本价为5元,利润率为20%,则售价=5x(1+20%)=6元
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增加了30%,即利润为20%+30%=50%,则此商品每件的成本=6/(1+50%)=4元,即此商品的成本降低了5-4=1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买卖买卖有买才有卖。做买卖的都是想挣钱的,别说五元成本卖二十了,就是五元成本卖两万,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尤其是垄断行业,比如石油,比如电信,人家都是垄断企业,你不买就不行,这就是市场经济!
因为市场上供求决定价格的高低,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卖起来自然也就贵,且不说成本五块,成本就算是五毛只要需要的人多,一样可以卖的贵,比如,你在景区旅游,特别热的天,周围没有商店,就一个卖水的地方,50块钱一杯,在这种条件下,买的人肯定也大有人在,你觉得这杯水成本低不低,肯定低啊,可能就是家里的自来水,但是这时候需求大了,价格也就贵了,所以说成本决定不了价值
1买家可能觉得这件商品值这个价钱,信息差,你知道了人家不知道的情况。 2市场的普遍价格都是这个价格,所以这样也没错。 3对于有的人是刚需,某段时间非常需要。问题是成本五元。消费者却不知道拿货价。有时间就是知道了,五元也弄不到手,因为别人是批发一次拿的多,你不是批发所以拿不到,所以明知道成本五元买20元,需要的时候也要买,因为他们不知道是成本五元呗。如果说知道的话,这东西吸引人,也一定会有人买。呵呵,其实我也有可能去买。虽然这么买可能亏大了,但是主要看看他是什么好东西。你就别说成本五元,售价卖20。数量成本五块,卖50都有土豪去买。所以呀,这也在正常不过了。商家卖东西时都以赢利为目的,不然人家怎么生活,他总要以高出本钱的价格来出售。买家是坐享成品,这就是仍有人买的原因。
我认为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
1.广告营销策略的成功,宣传到位,自然就有了市场。
2市场垄断,消费者不清楚或者只能高价买进。
3.额外成本的高涨,导致货物价值远高于成本价值,但是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4.消费者不在乎这部分的付出,买个开心。
仔细观察你身边所有的一切,几乎所有都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呢?这绝对不是人傻钱多的事情。
首先,我们假设这个成本五元售价20元的商品是一杯美式。是不是突然觉得我每天需要的咖啡只要五元,我竟然花了四倍价钱去买它,太傻了。好,那我们现在想一下,这杯咖啡的制作需要咖啡师,咖啡机,咖啡豆,水,电,纸杯,你的五元实际根本什么都买不到。这个成本,实在一定基数之下,我们的均值。
其次,我们再来假设这个成本五元售价二十元的商品是一杯西瓜汁。我们什么工具也不用,自己种了自己喝,辛辛苦苦几个月照料瓜田,这些时间在这个时代又能创造出多少个五元?
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价值和价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