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采购,通常定义为广义采购,即包含:设备材料、施工分包商、技术服务三类采购。今天我们介绍一下设备材料采购模式选择。
工程总承包中设备材料采购的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企业采购部,一是在项目部。一般企业采购管理职能由企业采购部门负责。由企业采购部门负责的采购,可以加强设备材料采购前期的询价、标书的编制、厂家的资质审查、招评标等大量的组织工作,增强采购能力,节约采购费用,保证设备材料的质量,并有利于施工组织,降低管理成本。
站在工程整体的立场上看,统筹供需可以使采购管理工作贯穿于总承包项目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克服分散管理中多层次采购、多渠道供料的低效状态,同时实现了施工管理与采购管理职能的分离,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为工程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采购的两个层次,以及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模式,可以得出四种采购模式:
总承包企业在某区域内承包的多个项目上所需的一些同类材料由公司的采购部门负责,汇总各个项目部的采购计划,进行大批量的联合采购。大批量联合采购直接面对材料的供应厂商,总承包公司和供应商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根据整个项目的需求和供应计划,进行供货,这样既可以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又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由于和供应厂商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所以采购的批量比较大和稳定,能够获得更多的折扣,进而节约材料的采购成本。通过统一采购流程,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细分化,利于提高采购人员专业化水平。但由于各个项目位置高度分散,材料计划数据收集困难,报送手段有限等问题,对材料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工程项目所需的成套设备全部由公司的采购部门负责采购,这是由成套设备采购的特点决定的:
成套设备设计、供货与运输周期长,合同履约的潜在风险大。
成套设备的供货品种繁多,设备的系统性与成套性要求高
成套设备专业性强,对管理与专业人员素质要求高
成套设备供货环节多,信息保障突出
成套设备技术性能与质量水平,必须符合合同技术条款的要求。
在总承包项目采购中,对于一些地方性建筑材料,应该采取就近采购的原则,由项目部负责采购,这样首先可以快速响应项目需求,减少采购程序,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在项目上出现的一些紧急采购,也同样由项目部负责进行采购,以及时满足紧急需求,保证项目整体进度。
项目部只是负责采购过程的具体工作,采购资金的审批、支付权还是保留在公司采购部门,项目部负责进行相应的核算上报。
项目部采购的第四种方式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这种采购模式的要点是:
建立合格供应商合格清单和信誉等级,并进行一年一次的动态评定;更好地进行设备材料采购价格、交货进度、质量的控制。
通过规范的采购和现场管理程序,实现内外多部门的参与,有效的形成制约机制,选用信誉等级高、质量好的产品。面对买方市场,评价并建立重点监造设备项和催交清单项,有效地控制质量和进度。
严格执行厂内验收,全部的现场验收和缺陷反馈及处理,确保开箱合格率、设备到货及时率,降低返厂率,以及设备安装合格率。
采取多个EPC总承包项目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设备材料采购价格、催交催运,监造的管理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建立设备合同、市场风险预测和对策体系。
借助设计优势和长期合作的供应链,及时调整设计、采购、供货计划,规避总承包项目建设期间的市场涨价等市场风险,保证设备材料供应。确立设备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程序和清单,提前沟通和安排,保证设备安装、缺陷处理、试运行服务。
EPC项目中针对不同采购设备材料选择哪种模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要相互结合,扬长避短,建立公司和项目部清晰明确的权责机制。采购模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并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具体模式的选择应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减少重复投入,创造经济效益为前提。
总承包企业在某区域内承包的多个项目上所需的一些材料由公司的采购部门负责,汇总各个项目部的采购需求,进行大批量的联合采购。大批量联合采购直接面对材料的供应厂家,总承包公司和供应商达成长期供货协议,根据整个项目的需求和供应计划进行供货,既可以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又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由于和供应厂商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所以采购的批量比较大也稳定,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折扣,进而节约材料的采购成本。另外在寻找供应商厂家上也是一定要看重的问题,一定要找放心的供应商厂家才能节约成本。如果想在线上网站挑选的话可以去看看阿里巴巴、慧聪,行业网站的话可以去中国设备采购网、建材网、万郡绿建去看看具体价格信息,可以有个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