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 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变化(我知道先是商周的井田制,然后呢?)

2025-01-11 17:51: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封建土地所有制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北魏到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产生于北魏,继之后的北齐、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袭了这一制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均田制形同虚设。到了唐代中叶,均田制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意义: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 井田制(西周始),土地国有,是周王私人财物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战国始),土地开始私有,封建化编户齐民制(西汉始)租调制(北魏始)租庸调制(唐始)两税法(唐):以资产和土地为依据,代替人丁税方田均税法(北宋)一条鞭法(明)摊丁入亩(清)
赋税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国家机器的运作而对劳动人民进行的强制征税。它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回答2:

东周的私有制,也就是封建社会的地主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后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回答3:

地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