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佳作,大概讲述:
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更厉害。譬如,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权利之争即是人与人的斗争,历史上为我们展现了多幅各种各样的例子,没有绝对的不败之法,给予后人的是无尽的思考。昨晚在看的时候突感伤怀,我辈应如何面对现时?这部历史要揭示什么?
有的时候站在十字路口,左右徘徊,多么希望有人能够指点迷荆。社会是江湖吗?一定要用那些不择手段的方法吗?多么想在心中有一块净土,永远不受侵扰的净土。
心有多高人就能站多高吗?可是怎样才能爬上去呢?从淤泥中爬出来能再不染黑迹吗?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知道自己必须选择却不知选择什么,甚至没有东西去选择!
以前,我读过一本好书,书名是《明朝那些事》(贰),内容自永乐皇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记叙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的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皇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代。死太监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最让我难忘的是“土木堡之变”,那个无知的死太监王振,损了二十万精兵,使蒙古军队再次光临,而这次来与以往不同,是来攻进城夺取山河、江山的,于谦说:“你妄想!”于是,战争开始了,在烟尘滚滚中,于谦沉着地指挥着战斗,士兵势气大增,愈战愈勇。蒙古军队万万没想到会这样,于是找了另一个城门来战,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城门防守一样精密,蒙古军队没有攻破城门,反而被打了个落花流水。一个晚上,蒙古军队快不行了,为了防止明军偷袭,在几里外扎营。终于,于谦拿出了秘密武器——大炮。夜间,只听一声炮响,把蒙古军队炮回了老家。
《明朝那些事》把晦涩难懂的正史写得那么好玩,怪不得有个网友希望《明朝那些事》能进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对此,我可是举双手赞成。
这本书写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