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到周、秦时,青海称为“西戎氐羌地”
公元前5世纪到前2世纪----羌人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汉武帝为了截断羌人与匈奴之间的联系,进兵湟中,赶走羌胡诸部落,在青海设立临羌县和破羌县(今乐都一带)
公元3—6世纪,中国处于纷乱割据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忙于战争,它们都力图争取羌人。魏在青海置西平郡(今西宁市)。从天水、狄道以西,黄河以南,均为羌人游牧范围。
晋统一后,仍设西平郡,并设将军于茫拉川(贵南境内)挟制羌人。
四世纪为吐谷浑最盛时期,其范围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他们与羌人杂居,从事游牧。此时,青海东部河湟谷地种植业也较发达。青海广大牧业区进入了游牧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也促进了汉、羌、鲜卑各族人民的互相融合.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区。
公元589—618年。6世纪末,隋朝建立,统一了中国。并接受了吐谷浑“奉表称蕃”。但吐谷浑贵族们对河西走廊丝绸商道壅遏和劫掠,炀帝发动了对吐谷浑的征服战争。公元608年,进攻吐谷浑,进兵西平(西宁),吐谷浑部落降者十余万。同时设西海郡及河湟郡,控制了青海湖东部和南部。隋末,吐谷浑人伏允率众回到青海湖周围。居住在边远的羌族,完全过着游牧生活,与东部河谷地带的民族相比,在各方面悬殊很大。
公元618—896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西平郡为鄯州,任命刺史以控制青海。
公元10—13世纪。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公元11世纪初,青海东部的封建势力拥立吐蕃普约后裔为王,称“唃(音古)厮啰”,号为宗喀王,建都“青唐”(今西宁)。
公元1271年,蒙古人统一全国,建立了元朝。13世纪初,成吉思汗由中亚细亚回师,亲率大军经临洮进占西宁州,并在河州(今临夏县)设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甘肃、川北、青海一带吐蕃等族广大牧区,湟水流域各县,均受制于西宁州。当时牧区推行土司制度,并封吐蕃部落的上层分子为土司、千百户等职,以统治所辖地区。
公元1370年,明军进入青海东部地区。公元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并采取“裂土分爵,俾自为守”的办法,使他们互相牵制,作为明朝的统治工具。
明代末年,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曾挥戈西进,控制西宁地区达1年之久,势力达青海湖地区。贺锦在西宁不幸遭地方豪强势力杀害。随着清朝的建立,大顺军在西宁地区的活动也宣告终结。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统一全国。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
公元1912—1949年。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右派继承了清王朝。1912年以后,马麒历任“西宁总兵”、“蒙番宣尉使”、“甘边宁镇守使”等官职,马家势力开始深入到青海。直到1949年,马氏家族统治了整整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