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

2025-05-19 08:39: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大学生 考研 的现状

以下是大学生考研的现状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 根据有关方面预计,除了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加上留学归国、待业的往届毕业生,2017年的就业人员或将达到“1000万+”的规模,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17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倍增。 

2 86.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难度很大,相反,只有不到1%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一方面,虽然国内整体就业环境出现好转,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岗匹配错位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国内各高校持续扩招,今年的本科毕业生将达到800万大关。一方面,尚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的加入,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剧2017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回答2:

1 根据有关方面预计,除了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加上留学归国、待业的往届毕业生,2017年的就业人员或将达到“1000万+”的规模,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17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倍增。

2 86.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难度很大,相反,只有不到1%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一方面,虽然国内整体就业环境出现好转,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岗匹配错位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国内各高校持续扩招,今年的本科毕业生将达到800万大关。一方面,尚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的加入,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剧2017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3 接近两成五的同学选择了考研、考公、出国留学等方式暂缓就业。根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有16.5%的应届生选择考研,4.8%的应届生选择出国留学,另有3.1%的应届生选择参加考公务员。

回答3:

1、我国现在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各种人才结构不平衡。我国急需技术型人才和高管理技能型人才,但是大学却无法培养这些人才,导致人才结构不平衡,用人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不用人的岗位人才济济。我国当前企业求才若渴,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某年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人才培养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也高速发展,大部分学校纷纷扩招,导致大学生研究生泛滥,大学生研究生早已不如往些年值钱,含金量大大降低。一有大型招聘活动,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据估算,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4、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但是工作岗位却是不变的甚至工作岗位有所减少,这就导致这两者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人读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说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资料表明,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11万,是扩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

5、大学生刚刚从校园迈入社会,想法未免幼稚,思想不成熟,对社会怀有很大的期望与幻想,可现实往往很残酷。大学生对自己心中向往的生活太过憧憬,可现实往往打破幻想。不高的薪水让毕业生们大失所望。

6、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刚刚毕业,一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水岗位不屑一顾。理论是书本上的,不会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学得再多也等于无用之才。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把理论用于实践。

根据有关方面预计,除了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加上留学归国、待业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人员或将达到“1000万+”的规模,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17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倍增。

86.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难度很大,相反,只有不到1%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一方面,虽然国内整体就业环境出现好转,但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岗匹配错位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国内各高校持续扩招,今年的本科毕业生将达到800万大关。一方面,尚未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的加入,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接近两成五的同学选择了考研、考公、出国留学等方式暂缓就业。根据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有16.5%的应届生选择考研,4.8%的应届生选择出国留学,另有3.1%的应届生选择参加考公务员。

回答4: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自从2001年我国首次实施研究生扩招以来,考研热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把报考研究生当成了躲避就业的理想选择。

考研自1992年以来便不断地升温,持久不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考研大军。成为了高考之后的又一次人生转折,“据悉,2021年全国报考人数为140.6万,报名人数较2020年相比增长12.8%。从报名人数数据的变化,不难发现考研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大学已不在是终极目标,它已经成为通往研究生考试的跳板,这种现象在各大高校十分普遍。

考研热的原因

1.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持续高涨。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大学生在社会的压力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考研大军,期望用高学历的筹码在剧烈的就业竞争中谋求到一份较好的工作,以期获得更好的开展。



2.就业压力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开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已大大增长。过去政府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是接收大学生的主要渠道。但近十年,政府机构大天度精简、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