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 霍州市 侯马市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 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 县 乡 宁
蒲 县 大宁县 永和县
隰 县 汾西县
临汾概况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汾水之滨,东倚太岳,西靠吕梁,中部是辽阔富饶的盆地。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地区毗邻,东与长治、晋城市相连,南与运城地区相邻,西以黄河为界同陕西省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 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20510平方公里,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51.4%,山地29.2%。
临汾市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中国古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三、四十万年以前,“丁村人”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里。相传在 4200年前的氏族社会后期,一个叫“唐尧”的部落酋长曾在此率众定居建都,留下了“尧舜禅让”的千古美谈和“天下第一都”的美誉,至汉代发始称平阳。宋、元、明、清皆所属册城县邑。民国初属河东道,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1950年1月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与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1年以原临汾专区所辖范围成立临汾地区,1978年改名临汾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成立临汾市,现辖1区2市14县,159个乡镇,15个街道办事处,3275个行政村。总人口41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91万人。
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8.9℃--12.1℃,降水量453.9 — 688.4毫米,无霜期125 — 191天。农业以粮棉和多种经济作为主,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特别是中部临汾盆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素称“膏腴之地”和“棉麦之乡”,小麦产量占全省27.4%,是山西省棉麦生产基地之一,主产小麦、棉花、玉米、豆子、谷子、蓖麻、红薯、土豆、烟叶、西瓜以及红枣、核桃、苹果、红果、柿子、花椒、杏、梨等干鲜果。全市野生资源也极为丰富,不仅有珍贵的药材,还有山桃、山杏、沙棘、酸枣等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资源,是发展林牧业和天然饮品的宝地。
临汾市矿藏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 38种之多,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石、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全国均占重要地位。首屈一指的煤炭资源,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为1.8亿吨,且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被誉为“有千种用途粘土”的膨润土分布在本市永和、大宁、吉县。
临汾市能源充裕,水源充足。全市有两座中型火力发电厂和 10座小型电厂,并与华北电网联网。黄河、汾河、昕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等7条河流流经本市,霍州市城西南的郭庄泉,临汾市西山脚下的龙祠泉和洪洞广胜寺的霍泉三大泉闻名全省,全市水资源总量18.9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3.9%,人均资源总量492立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临汾市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南同蒲铁路贯穿南北,侯西线、侯月线横穿东西,成为我国东西方向的和二条大动脉及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区间;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国道 209线、309线以及晋(城)韩(城)公路、霍(州)侯(马)一级公路纵横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了本地电话网、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数字移动通讯网、报刊发行微机网五项建设,全市有线、无线交叉,多功能、多手段的现代先进通讯网络已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临汾人民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奋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战略跨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现已初步形成煤炭、冶金、机械、电力为骨干,化工、轻纺、建材、电子、食品等较全面配套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这里有一批全国全省的大型重化工企业。还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乡镇企业,在短期内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进入“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历史新阶段。临汾正在神州中西部悄然崛起,实现着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战略转变。
临汾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业方兴未艾。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594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56处。位于吉县的全国四十佳旅游风景区之一的黄河壶口瀑布是仅次于黄果树瀑布的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在此处敛水成束,由300米宽的河面急缩为50米,倾斜入落差60米的河槽之中,惊涛拍岸,浪花飞腾,声若雷鸣,气吞日月,蔚为壮观。历代骚人墨客多有吟咏,明人诗云:“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洪洞古大槐树处是中原人民寻根祭祖,凭吊先人之胜地,素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之说;古柏参天、祠宇构筑精美的尧庙、尧陵是纪念中华民族第一代贤王英灵的胜地;广胜寺飞虹塔是国内外罕见的七彩琉璃塔;“苏三监狱”是至今保存的明代最完整的古代囚牢。临汾市还有全国少见的明代悬塑珍品 — 隰县小西天;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东岳庙地狱;有景色秀丽、雄伟险峻被庄子称为“神人居焉”的姑射仙洞;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襄当丁村文化遗址、侯马晋国遗址;有独具特色的临汾市魏村元代戏台、霍州明代署衙及风景优美的霍山、人祖山、五鹿山、云邱山等,无不令游人留恋忘返。
临汾市地灵人杰,历代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产生过思想家荀子,外交家蔺相如,政治家霍光、贾逵,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元曲大家郑光祖、石召宝,当代著名书画家董寿平、段云,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子岳、斯琴高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皆出生于临汾,成为临汾人民的骄傲。这里曾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徐向前、任弼时、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的足迹,永和县上退干村建有红军东征纪念馆。
临汾市的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全国闻名。剪纸、草编、戏曲、版画、鼓乐等独具魅力,源远流长;威风锣鼓威震寰宇,驰名海外,曾被邀请参加了首届全国农运会开幕式、庆祝建国 40周年大型文艺节目表演、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被誉为“中华第一鼓”;浮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蒲剧许多脍炙人口的新剧目已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受地热烈欢迎。
临汾在发展,临汾在开放。临汾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三步走”赶超战略目标的激励下,正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科学务实的积极态度,扬黄河壶口瀑布的雄风,抖临汾锣鼓的威风,鼓舞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民风,建设经济强区跨大步,正在使临汾活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坚信,在 2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阜民丰的新平阳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汾河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