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什么意思

2025-05-13 15:52: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出自唐代李白《把酒问月》,原文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

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时出现?我现在停下酒杯且探问之。人攀于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云霭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夜间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照过古时之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一般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

赏析:

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其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把酒问月

回答2:

  • 出自  唐·李白《把酒问月》。

  • 白兔捣药:神话中说月中有玉兔捣药。

  • 这两句大意是:月中的白兔年复一年地捣药,为的是什么?月中的仙女嫦娥独处于碧海青天之中,有谁与她为邻?

  • 《把酒问月》是一首飘逸、潇洒、充满了浪漫色彩的诗作。~二句围绕着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浮想联翩,对玉兔的辛勤捣药,嫦娥的孤寂独处充满同情,从中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孤寂的情怀。

回答3:

白兔一直在捣药,春天过了又到了夏天。嫦娥一个人住着,没有人当邻居。

回答4:

白兔捣药:神话中说月中有玉兔捣药。这两句大意是:月中的白兔年复一年地捣药,为的是什么?月中的仙女嫦娥独处于碧海青天之中,有谁与她为邻?

回答5:

  1、原文:
  【作品】把酒问月【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2、翻译全文:
  这自古有之的月亮,是什么时候来的?我停下酒杯发问。人们想到月亮上去不能实现,月亮却始终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人们。浓重的去雾渐渐散去,皎洁的月亮像悬挂在天上的明镜,散射着清澄的光辉,照着朱红色的宫门。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每晚也从这云间消失?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当今的人们不曾见过古时的月亮,可这月亮曾经照过古人!古往今来的人们都象流水一样逝去,而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
  3、你说到的这一句的翻译:
  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