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减半的意思是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区块奖励减半为25个。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区块奖励再减半为12.5个。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约2100万个。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区块奖励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
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
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区块奖励,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扩展资料: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P2P 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
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
2009年1月5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014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600万个。
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特币
首先要说BTC发行机制:比特币的供应是有限的,固定额度是2100万。每挖出21万个区块,奖励就会减半,最开始是一个区块奖励50比特币。由于一个区块生成时间约10分钟,每21万个块发生一次减半,大约是每四年将有一个减半事件的发生。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挖出第一个区块,史称创世区块,比特币网络诞生,奖励50。
第一次减半在2012年11月28日,奖励25.
第二次减半在2016年7月10日,奖励12.5。
预计2020年5月,比特币将进行第三次减半.
2016年7月9日,比特币预计将迎来第二次挖矿产出减半,由之前的每个区块产生25个比特币减为12.5个。我们知道,中本聪当初在设计比特币体系的时候,为了控制比特币的总体发行量(本质上是在模拟黄金,由于黄金储量有限,挖掘速率会越来越慢,因此比特币也被成为数字黄金,比特币生产也俗称挖矿),规定了在每产生210000个区块后,比特币产量减半,一开始每个区块产生50个比特币,后来逐步减半,直到逼近为零。由于比特币根据算力设置了难度系数,大约平均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因此大约每四年减半一次,以此规律计算到2040年比特币将达到其设定的2100万个上限。
需要明确的是,当一个区块奖励减半,是未来的货币供应—货币存量创造率—减半了。目前现有的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减半。
一个忽悠人的说法
必须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