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堰村民居,建于元、明、清三代,气势雄伟,雕刻精湛,吸引了中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芝堰村民居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实属国内罕见。
走进芝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月塘旁那壁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墙。塘旁立有一株苍天古柏,相传是朱元璋屯兵时和马氏夫人所种。据介绍,芝堰村以街道为轴线,在东西142米、南北24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元代、明代建筑17座,清代建筑16座,在庞大的古建筑群中,较典型的有孝思堂、衍德堂、济美堂、世德堂、成志堂、善述堂、光裕堂、承显堂等,其中孝思堂面积达1千多平方米。在这些古建筑中,梁下大多刻有精致的木雕,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栩栩如生;门台上镶有精致的砖雕,气宇轩昂。
古时的客栈、戏院、澡堂、酒坊等,至今犹存,还有那用鹅卵石、青石板铺就的长长的古驿道,仿佛使人听到当年马车隆驶过的声响。随着芝堰村民居古建筑价值的凸现,随着当地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挖掘和开发,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芝堰村,实地领略古代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芝堰村,因村中有芝溪、水堰而得名。芝堰村位于兰溪市西北20公里处,全村有450户人家、1600多人口。这里虽地处半山区,但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非常平整。村落东首,桃峰耸峙,芝山起伏,如一条青龙腾跃而来;村落西面,青峰壁立,山峦逶迤,有形神兼备的狮、虎两山雄踞;北面的陈陀山,背倚千峰万峦,像一把“金交椅”,把整座村落环抱其中,加上南面村口象征“朱雀”的半月塘,使整座村落形成了一个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风水生态环境。在大环境的保护和观照之下,村落的小环境则匠心独运: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经过陈氏后裔800多年的规划经营,村落的小环境与大环境遥相呼应,形成了“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皆备的典型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村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具有独特文化象征意义的一个“文房四宝村”。
芝堰村不仅其村落的布局形制拥有“四宝”,同时,其村落古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也实属国内之罕见。全村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近百座,且元、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各种建筑集于一村,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对古建筑研究专家来说,芝堰村不愧为元、明、清、民国建筑研究的“活化石”。
芝堰村村落布局有“四宝”,古代建筑有“四宝”,其周围的自然景观也拥有仙石、奇峰、神船、神缸等“四宝”。其中“仙石”景观离村约一公里,其石高三四米,长约四五米,中间一线分开,传说系仙人用茅草锯开。“奇峰”景观距村约两公里地,它像一只顺风耳,凡村中有人讲话,在奇峰之下即清晰可闻。“神船”为芝堰水库中的一座小山,其形如覆船,夏隐秋现,恍恍惚惚,虚虚幻幻,风景非常迷人。“神缸”即指遗存在康坞口山涧中的一只天造地设的大水缸,相传此缸为神仙贮存炼丹水所用,据说每天熏蒸缸中弥散出的氤氲之气,能消除皱纹,永葆青春,故被村人视作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