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以下是我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怎么说这个问题,首先是最高层统治阶级,像慈喜,只知道自身利益。损害她利益的事都不干,不然后来戊戌变法就不会失败了。再次就是朝廷内一批满人官员对于这场战争的想法,好像他们从来不在乎赔款割地,似乎赔的是汉人的钱,割的地也是汉人,他们满人不在乎。再次就是北洋舰队内部不和谐,对于中日海战没有统一意见。最后再说那个被挪用的军款吧,当时虽然缺款但有很多机会在威海卫里解决日本舰队。可当时的指挥官却一无作为,所以缺钱只是造成黄海战役失败,可北洋舰队主力还在。作为李鸿章一手建立起来的舰队,他自己肯定不希望被覆灭。没法,他也只是个奴才,看别人脸面吃饭。以至后来为什么在基地里面的舰队也覆灭都让人无法理解。
央视曾经播放过一部连续剧《走向共和》,后来被禁播了,应为里面的内容和历史书出入太大引起最高领导人的关注,后来央视请了当时全国最权威的清史学家向中央解释:这里面的内容个完全符合历史。可最后还是没通过。希望我的答解对你有所帮助!
查历史课本
1、陆军是北洋陆军主力,只有2万人,对手是日本7-8个师团接近10万人,所以一败再败!
2、海军大炮不如日本,舰船不如日本、航速不如日本,炮弹不如日本,船用煤不如日本,自然海战失败!
3、小皇帝过早对日宣战,导致各国对中国禁运,导致弹药无法补充。
4、清流例如翁同和、李秉衡、张之洞之流拖李鸿章后腿。
总起来一句话,封建时期的中国不适合打一场现代战争。
关于一楼如果不懂北洋水师的历史,就不要在这里大谈海军。
什么叫做“黄海战役失败,可北洋舰队主力还”
镇远进威海港时触礁,船底受损导致杨用霖自杀;平远260MM主炮一发开花弹没有,定远镇远8门305MM大炮一共5门好用,开花弹不足200枚;来远后半部分木质甲板被焚毁,钢甲变形,这也叫主力还在。
客观: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
2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3西方列强支持
主观:1制度落后
2政治腐败
3卖国投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