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
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扩展资料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
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
《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著长篇小说)
主题是:主题是常见的爱情与复仇全书主要从人性的堕落、人性的冻结、人性的回归三个状态深刻地挖掘了人性的种种隐秘,展现了一个逼真客观的人性世界。而作者对人性的探索,不仅表现在主人公的人生过程中,而且还表现在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中。
主要内容如下:
1801年,洛克乌先生来到呼啸山庄,他是来承租呼啸山庄的主人希克厉先生的另一份产业——画眉山庄的。他初次造访希克厉先生,就被他的粗暴无礼的性格吓住了,他身边总围着一群狂吠不止的狗。第二次,他遇到了山庄里居住着的其它人,其中即有那位行为粗暴,不修边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顿·恩肖,还有一位美貌女子,她是希克厉先生之子的遗孀。
洛克乌先生由于天黑又下起雪无法回去,希克厉同意让他留宿,他住进了一间没人住的古怪的房间。夜里,洛克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树枝打在窗上,他打碎玻璃,想折断外头的树枝,可手指却触到了一双冰凉的小手,一个幽灵似的啜泣的声音乞求他放她进来。她说她叫凯瑟琳·林顿,已经在这附近游荡了20年了,这精灵想强行进来,吓得洛克乌失声大叫。这时,希克厉先生进门来了,他强行命令他的客人出去,而后自己扑倒在床上,乞求那幽灵进来,可窗外毫无声息了,一阵冷风吹灭了烛光。
第二天,画眉山庄现任的女管家艾伦·迪恩在洛克乌先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告诉了他关于呼啸山庄发生过的一切事情,她曾经在呼啸山庄长大。
多年以前,当时呼啸山庄的主人是恩肖先生,他与妻子及儿子辛德雷、女儿凯瑟琳同在一起。有一天,恩肖先生去利物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他肮脏不堪,沉默寡言,恩肖先生收养了他,并起名叫希克厉。希克厉生活于呼啸山庄风雨飘摇的时候,这里充满了争吵与嫉妒。特别是少爷辛德雷对他的妹妹和父亲的养子希克厉充满了不信任感。希克厉和凯瑟琳从小友爱,渐渐产生了炽热的恋情。不久,恩肖先生去世了,从学校归来的辛德雷带着妻子回到山庄,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他开始阻止希克厉和凯瑟琳在一起,并把他当仆人一样对待,无端虐待。希克厉的性格变得更为不通人情,几近痴呆,凯瑟琳则变得野性十足,不驯于任何人,但他们的内心却是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相爱着。
一次,因为一次意外,凯瑟琳在画眉山庄门口被狗咬伤,在那里养了五周的伤,从此她成为画眉山庄令人愉快的一家——林顿夫妇及其子女埃德加和伊莎贝拉的好朋友。以后,两家频繁交往。这使希克厉产生妒意,他发誓要对辛德雷进行报复,他心中的野性和愤恨全都对准了辛德雷。
第二年,辛德雷的妻子生下哈里顿·恩肖后死去,辛德雷悲痛欲绝,从此变得绝望,更加残酷无情了。在此期间,凯瑟琳犹豫于埃德加的求婚和希克厉狂烈的爱情之间,她向女仆艾伦·迪恩吐露真情:她真心地爱希克厉,但她觉得与一个仆人结婚,有失身份,日后只有穷贱等着他们。希克厉无意中听到她们的谈话,绝望透顶,当晚他就离开了呼啸山庄,带着他那颗复仇的心,不知去向。
凯瑟琳因为希克厉的离去痛苦万状,大病一场。在急于让两个山庄联姻的哥哥辛德雷的逼催下,她答应了埃德加·林顿的婚事,此时,老林顿也已死去,埃德加成为画眉山庄的继承人,凯瑟琳则成为主妇。
希克厉在数年后的一个月夜里归来了,他已变得举止庄重,老成而严厉,而且是个有钱人了。由于他的富有,辛德雷试图让他留下。他经常出入于画眉山庄,这使伊莎贝拉发疯似地为他所吸引,爱上了他。希克厉为了报仇,带走伊莎贝拉,凯瑟琳想竭力挽回希克厉对她的感情,尽管如此,希克厉还是在呼啸山庄与伊莎贝拉结婚,在婚后,又尽力虐待她,以发泄他的仇恨。伊莎贝拉想回家,林顿却拒绝她。此时凯瑟琳正值临产,希克厉趁埃德加不在,进入了画眉山庄,在凯瑟琳的床前,这对刻心铭骨地相爱着的情人相互哀诉与折磨。这场会面使凯瑟琳因为早产而在当晚死去,希克厉继续着他的复仇计划。
凯瑟琳遗下了林顿的女儿凯瑟琳·林顿。在这期间,伊莎贝拉离开希克厉,在伦敦生下了林顿·希克厉这男孩。而希克厉已诱使辛德雷把田产抵押成现金挥霍,而承受抵押者就是希克厉。他渐渐地变成呼啸山庄的财产所有者,辛德雷在猛醒中试图杀死他,结果是辛德雷倒在血泊之中。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不但没有继承父业,反而落入希克厉之手,等待着他无情的报复。
12年后,小凯瑟琳长成了美貌少女,而逃回画眉山庄的希克厉的儿子林顿·希克厉也成为少年,希克厉不喜欢这个儿子,可他还是把林顿接回了呼啸山庄,因为他要“胜利地看见我的后代堂皇作为他们产业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钱雇他们的孩子种他们的土地。”他一面恶毒地对待儿子,一面趁小凯瑟琳之父病危之际,把小凯瑟琳接进呼啸山庄,在那里逼迫她与林顿结婚,几日之后,埃德加死去,希克厉作为小凯瑟琳之父进入画眉山庄。从此,他成为这两个山庄的主人。身体孱弱的林顿不久就死了,小凯瑟琳成为年轻的寡妇。
希克厉的复仇计划已成功了。可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当他发觉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之间产生了他和凯瑟琳当年一样的深切的爱情时,他初时很想像辛德雷一样去破坏他们,可当他发现他们俩的眼睛都像日夜他思念的凯瑟琳,而哈里顿的处境又多么像当年的他自己时,他再也不忍心那么做了。而此时,往日情人凯瑟琳的鬼魂也不断地出现,他终于意识到那是在召呼他,不久,他便在无限的悔恨之中,呼喊着凯瑟琳的名字,离开了人世。
洛克乌先生有一年萌生了重访呼啸山庄的念头,他这一次发现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了一对儿,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凯瑟琳正教哈里顿识字,以改变他粗野无礼的举止。
洛克乌先生去看希克厉在荒原上的坟墓,这个墓和凯瑟琳、恩肖先生之墓分处在凯瑟琳墓的两旁。在这附近的农庄中,至今流传着一个奇妙的传说:这些人一生风风雨雨、情深意长,至死也不平静。牧羊人和旅行者就说他们曾目睹过凯瑟琳和希克厉俩人如同他们多年以前那样,徜徉在黑暗的荒原上。
1、主题
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
2、写作背景
艾米丽生性寂寞,自小内向的她,缄默又总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诚如夏洛蒂所说的:“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少女时代,当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造”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很特别,后来收录在她们诗歌合集中艾米丽的作品总是如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在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在她写作《呼啸山庄》时,这种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它,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借小说人物之口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因此《呼啸山庄》是饱含作者心血与情感的作品。
3、作者简介
艾米莉·简·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1818年7月30日-1848年12月19日),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世界文学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