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综艺频道情感栏目《一转成双》,你觉得栏目好看么?

2025-05-16 15:48: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转成双》,最是转身那一刹那的感动。从2013年1月5日播出至今,节目调解了数百对夫妻的矛盾,拯救了超过一半嘉宾的婚姻。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就是在告诫我们婚姻的弥足珍贵。

《一转成双》存在的意义,对于已经走进婚姻的人来说,是对于现状的思考和对于岁月静好的珍惜。而对于尚未踏入婚姻的年轻男女来说,更多的是对于未来如何经营好一段婚姻的借鉴。

凡是看过《一转成双》的观众都不难发现,那些在演播室争得面红耳赤,口口声声叫嚣着要离婚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可一旦夫妻双方互不相让,没有一个人肯做出让步,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会出现。曾经在节目中看过这样一对夫妻,在婚前协议里丈夫曾经答应妻子,如果将来生了孩子,那么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随后他们第一个女儿按照约定随了父姓,可是小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味。当妻子一方办理完一切手续后,丈夫方却开始反悔。尤其是婆婆,死活不同意孙子随了媳妇的姓,认为自己对不起老祖宗,没有尽到延续香火的责任。而丈夫也完全忘了当初的约定,以一副理所应当的强硬态度直指妻子极其家人无理取闹。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的,一对原本恩爱的小夫妻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只因为一个姓氏的问题,两个人不顾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儿子和刚刚六岁的女儿的将来,执意要离婚。

虽然最后在《一转成双》几位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妻子选择转身与丈夫和好。但在和好的那一刻,妻子却仍在流泪,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有时候我时常在想,那些在节目中已经原谅了彼此的夫妻,在离开节目后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可是这些,我们无从知晓。《一转成双》能做到的,也仅于此。节目组能给予当事人的只有理性的分析和建议,而真正的生活仍旧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

有人说《一转成双》中的那些矛盾都极其的狗血,甚至负能量满满,不具现实的参考意义。而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谁又有那个闲心愿意去管别人的家事。我只想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阳光下,都过得太幸福了。那些不曾曝露在人前的阴暗面,不是我们接触不到就不存在。节目中那些被你无比嫌弃的狗血故事也许就存在在离我们不远的生活中,存在在我们曾熟悉的家庭里。《一转成双》的初衷虽然是挽救婚姻,捍卫爱情。可是我认为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教会你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幸福。

希望看过《一转成双》的男男女女们,不管成婚了也好,抑或是正在热恋,记得珍惜彼此。爱情也好,婚姻也罢,从来都是需要小心呵护的。

回答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一直日新月异。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主妇,更多的女性成为事业上的女强人,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不再像传统中那样依附于男性。然而因此也出现了很多的婚姻问题和家庭矛盾,所以《一转成双》这类情感类综艺应运而生。

这一类的情感节目颇得中老年人的喜爱,这就不得不去思考背后的原因,由于节目中引起观众共鸣的真实选材、主持人和嘉宾正确的三观、以及专家们独到的见解,使得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一、案例选材真实,引起观众共鸣

这些故事和人物都来自我们的现实生活,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时在当事人身上也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大多数人选择去看的内容来源于自己的需求,《一转成双》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经历婚姻是必不可少的,一段婚姻或许会始于爱情,但是总会出现各种现实的阻挠,于是当初的美好变成血淋淋的现实,婚姻最后归于平凡,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人。

二、嘉宾和主持人三观颇正

一件事情究竟有没有对错,是很难讲清楚的,很多时候不过是基于一种大众的道德标准。有不少观众看过《奇葩说》,前一段时间这档节目关于某一个辩题争论时提到了对错的问题,节目中指出对和错是没有标准的,只是大家选择的底线和规则不一样。放在节目《一转成双中》同样成立,此时的标准是大众公认的道德标准,现场嘉宾的观点三观很正,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旁观者清,旁观者的角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旁观者的三观会促使整个事件的发展。

三、主持人和专家言辞犀利

做节目最怕像一摊死水,看过节目的很多观众大赞主持人的犀利言辞,认为很多时候,主持人对嘉宾错误观点的指责让自己“很解气”。当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到某一案例时,往往对于主持人的愤怒就会有同感,会大赞主持人的言论,此时的主持人似乎是在替观众发声。

在一次录制节目时,当事人提出了过分的言论,主持人直接打断当事的话,并且言辞相当犀利,虽然主持人的行为不太礼貌,但是仍然得到了一批观众的叫好。主持人和专家虽然言辞犀利,但是语言逻辑清晰,不该说的废话基本没有。

对于一件事的评价,大众应该尽力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但是人又是一个具有情感的生物,很难事事客观,难免会有时情绪表露,但往往这时又更显真实。《一转成双》本身有着极好的用意,想要解决矛盾,促进婚姻和谐。但是对每一件事的评价很难众口一致,总会有着或褒或贬的结论,《一转成双》往往是代表着大部分人的观点的,总会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 

回答3:

如果节目是真实的,那这就是一档充满了偏见和非理性的批斗类节目,因为台上的主持人和嘉宾的言辞很多时候都让人感到不适。

如果节目是有剧本找人演的,那么中老年这一大受众群体把它当成一部电视剧来看也不失为生活中的一种趣味,毕竟节目的三观很正。

有一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但是在《一转成双》的家庭纠纷里:第一,我们总能在节目里看到一个无耻甚至嚣张的过错方。第二,制作组真的厉害到总能把矛盾里的人都带到台上来面对面对峙,增加矛盾冲突。第三,再加上犀利的主持人和义愤填膺的三个专家嘉宾助阵,批斗所谓的过错方。这三点原因让这节目总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让人欲罢不能。

几乎所有的家庭矛盾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调解双方都有自己的问题,在台上的那短短的时间并不能真的解决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家庭矛盾在节目里被解剖成血淋淋的样子拿到观众面前,虽然说有人并不屑于这种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能力想明白和解决事情,所以主持人和嘉宾们用了各种手段让当事人能放下偏执解决问题。在这一层面上,节目组奔着解决事情的态度是很好的。

其实节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教育意义的,举几个例子说明:

第一,节目一直在坚持反家暴。在好几期节目里,当事人都意识不到家暴是不对的,所以主持人和嘉宾都唇枪舌剑的“怼”那些执迷不悟的当事人,并且看着很解气。

第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很多人处理不好婚姻和家庭关系,所以节目中才能看到那么多人去求助主持人和嘉宾们,节目的意义就在于告诉大家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怎么和家人相处。

第三,主持人的逻辑能力非常强,总是能一针见血的看到问题的所在,并且不袒护不拖泥带水,虽然方式上有点强硬,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但不得不说主持人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说这个节目一言难尽,很多年轻人并不想让自己的父母来看这些,但是不得不说,这些矛盾冲突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处理不好家庭和婚姻问题,可能有一天这些事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想想还有点可怕。

回答4:

《一转成双》是一档调节情感的节目。现在的媒体上,这类节目层出不穷。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看,但是按照这种节目一直兴起的形式来看,买账的人不在少数。

节目秉承“拯救婚姻,捍卫爱情”的宗旨,调节婚姻之间存在的问题,唐立淇、雷明、张磊都是我喜欢的嘉宾,他们们的话很有深度,往往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也就能够帮助嘉宾调解问题。

在调解结束之后,双方转身过去背对背,如果愿意达成和解则转身过来,和好成双,如果不愿意就此离场。我觉得这个很有卖点,这个节目的名字也很棒,非常能够概括!

我爸妈就非常喜欢看这种节目,尤其喜欢雷明。其实我还是比较反感他们看这种节目的,因为我看节目里面的故事觉得很生气。不过我个人还是很相信真实度的(很多人怀疑此类节目的真实度),我觉得这些婚姻问题多数比较难堪,难以启齿,如果不是真的想要改变,怎么会来丢这个人呢!

回答5:

这段时间在家里跟妈妈看一档生活栏目《一转成双》,闺蜜说你怎么跟些老太太看一样的节目。我敷衍的说,我是去看陆之瑞的,你没感觉陆之瑞很帅吗?闺蜜翻着白眼说,花痴。

其实我看这个节目很久了,一开始是我妈妈天天在家看,农村的妇女就爱看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而我则是在旁边玩手机的时候听到陆之瑞犀利的主持风格产生兴趣的。而且我看了也有一段时间了,我觉得这档节目不仅仅适合中老年人看,也非常适合年轻的人看看。 因为你不仅仅可以有个故事看,还可以增长一些见识,包括看透一些人的本性,学习一些法律知识等等。

记得好像哪位大家说过,幸福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幸的婚姻却是各有各的不幸。《一转成双》就是把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作为一个节目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来接受大家的评判,节目中还邀请了心理学家,性格分析师,律师等通过一系列途径来解决困扰人们的问题。而参加节目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年人,二婚的居多,基本都是各自之前有过家庭,然后离婚又重新组织的家庭。这个时候矛盾就来了,因为各自都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所以这种再组的家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孩子的抚养问题,房子的归属和继承问题,财产的分配问题等等。而且大多数的人都是一些没有文化,不懂法律的人。

从来都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从一而终的夫妻不怎么多见了。热恋的时候什么都可以谅解,恋情慢慢退却的时候谁也不愿相让。所以即使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也需要一件自我保护的东西,那就是法律。现在这个社会,唯一可以用来权衡爱情的东西,可能就是钱了。爱情不在了,给钱就可以走;婚姻不在了,给钱就可以离,两个人的恩恩怨怨全可以用钱来一笔勾销。呵呵,钱真是好东西。而如果你懂一点法律,可能就不会让坏人钻了空子,人财两空。

我还是希望这类节目能继续做下去,让我们这些看客多了解一下这个世态炎凉,让我们不再单纯善良好欺骗,看看这个社会有多少坏人,都有什么手段。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我们也要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