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雪具体是怎么回事?

2025-05-15 12:51: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人工降雪的目的是提高冬季及春季的降水量,减少越冬作物的冻害损失,增加水分和土壤活力,有利于春播的顺利进行。
同时,人工降雪的过程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土壤墙情以及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冬季和春季是人工降雪的主要时间,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降雪。常用碘化银来人工降雪。
碘化银是一种黄颜色的化学结晶体,平时作为照明材料里的感光剂使用。碘化银的的雪晶的六角形单体尺寸非常相似,它们单体里的原子排列也十分近似,两者的晶格间距也很接近(碘化银是4.58埃,雪晶是4.52埃)。因此,利用降雪导弹把础化银微粒撒在降水能力较差的云层里,使它“冒名"顶替雪晶,便能让云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在“冒名的晶体上凝华结晶,变成雪花。

回答2:

人工造雪,是指人为地,通过一定的设备或物理、化学手段,将水(水气)变成雪花或类似雪花的过程。人造雪制造方式分为炮筒式与冰片粉碎式。自然雪花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而人造雪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

从本质上看,人造雪和自然雪是相同的,但人造雪的密度更大。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慢。与自然界的自然雪相比,无论哪种形式的造雪设备,造出来的雪的形状都无法与其形状相似,无法实现6面菱形状自然雪。

扩展资料

人工降雪的条件:

人工降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象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下不了雪。能下雪的云,棸0℃以下的“冷云”。在冷云里,既有水汽凝结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华的小雪晶。但它们都很小很轻,倘若不存在继续生长的条件,它们只能象烟雾尘埃一样悬浮在空中,很难落下来。

在冬天里经常能看到大块大块的云彩,就是不见雪花飘下来,因为组成这些云彩的雪晶太小,克服不了空气的浮力,降水能力很差。如果在云层里喷撒一些微粒物质,促进雪晶很快地增长到能够克服空气的浮力降落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造雪

回答3:

根据云层的物理特性以及雨和雪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原理,用飞机、火箭等在天空中向云里喷洒制冷剂,让天空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使云层中的小水点增多、变大,从而形成雨或雪。这样的雨或雪是在人工干预天气变化的条件下降落的,能够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增大云的降水效率,所以叫做人工降雨或人工降雪。

回答4:

像高空抛出干冰,干冰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形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