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处一个目读什么

2025-05-09 06:36: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没有一个处一个目组成的汉字。应是一个处一个日,组成的字是昝,读音是zǎn。

昝为上下结构,部首为日,部外笔画是5,总笔画数为9,顺读写为撇、折、捺、竖、捺、竖、折、横、横,五笔字根是thjf。

字义如下:

1、同“咱”,是我的意思。

例:你那里问小僧敢去也那不敢,我这里启大师用昝也不用昝。——《西厢记》

2、指姓氏。

3、表示时间的模糊位置。

例:你多昝来的?

扩展资料:

昝作为姓氏,起源有如下说法:

1、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土正朁单,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朁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出自商汤时期五卿之一的朁单,时任职掌水土之职的土正。殷商王朝以五行命官。在西周时期改称冬官正,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司空,掌管冬官府司,成为周王朝的六卿之一、先秦时期的三公之一。在秦始皇统一汉字时期,被宰相李斯规范为“朁”字,后在西汉时期有笔误者,写作“昝”,以讹为正,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舅犯,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舅犯,是一个有谋略之臣,诡计多端,又直率不奸。在舅犯后裔子孙中,有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昝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蜀族,出自春秋时期蜀中有昝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蜀国昝氏部落,传说是四川土著的古老姓氏,其源待考,主要分布在蜀中地区。

蜀中昝部落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晋、楚、越文化进入蜀中,昝部落逐渐融合于它姓,只有迁离蜀中的昝部落族人以部落名为姓氏,称昝氏,世代相传至今,但人口非常稀少。

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中有叱卢氏、昝卢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时期,叱卢氏、昝卢氏多改汉姓为昝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西羌族,出自唐朝时期甘州羌族土司,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羌族昝氏,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汉姓,其中即有著名的大酋长昝插、昝君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率羌、蛮八千自来,即其部置叶州,用昝插为刺史,刻石大度山以纪功。”叶州,即今河南叶县,昝插后裔多在吐蕃王朝后期逐渐演化为白马羌,最后被世人称为藏族。

在清朝时期,今甘肃省的甘南州临潭县的藏族土司即为昝氏,实际上是属于白马羌的一支,至民国初期,其世家仍为“昝土司”,今为藏族昝氏,其族人在今青海省的乐都县亦有分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昝 (汉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昝姓

回答2:


zǎn
姓。

笔画数:9;
部首:日;
笔顺编号:354242511

䀤 【午集中】【目字部】
【字汇补】莫豆切,音茂。【靑箱杂记】䀤睮者,嫉妒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