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2025-03-25 03:08:1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如果你亲戚的事情没有特殊的中断、中止、延长事由的,应当过了事实时效了。

回答2:

你好
如果走法律程序 首先是证据的取得和保留 房屋的遗址并不具有完全的证明力
应该取得证明房屋的毁损和灭失 与乡政府的爆破行为具有关联性
物证应该尽可能收集 照片 实物照片 现场证明 或请鉴定部门出具鉴定结果
人证方面 村民的知悉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固定下来 表现为 证人证言 书面证言
并且需要证人配合出庭作证

根据民法通则 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是2年
但由于政府的执法行为存在瑕疵
因此可以提起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

回答3: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