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从古代朴素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再到辩证自然观,是一个否定之

2025-05-16 01:49: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首先,朴素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球上首次出现人类时,人与其他动物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工具的制造,人类在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同时也获得一些经验知识,逐渐形成了一些原始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中国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而西方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在于人们关于自然本原、宇宙的结构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并且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具有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和辩证性等特点;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朴素自然观这一阶段必须经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地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于自然地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重要贡献在于它们指出了自然界中的万物有一个独立于任何人、任何神的客观本原,而人类要想认识和理解自然事物必须在自然界本身寻找原因,从而为科学研究确定了研究对象。古代朴素自然观为科学研究确立了研究目标和研究传统。毋庸置疑,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为了建立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古代朴素自然观的解释不但将科学研究的目标确立为建立起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且还开创了科学研究的两大传统—经验传统和理性传统,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朴素自然观的一些特点反而有时影响其向前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并发展。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