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不锈钢管焊接特点和方法是什么?
答:
一)马氏体不锈钢管焊接特点:
1)可焊性较差,焊接时有强烈的淬火倾向,经焊接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就能导致淬火,使焊缝和热影响区形成坚硬的马氏体组织,因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和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的相变应力的综合作用,导致焊后残余应力较大。
2)含碳量愈高,其淬硬性就愈大。还存在由于扩散氢的作用而引起的滞后裂纹。因此,焊接薄板时采用较小的电源,尽可能快的焊速,应使焊道狭窄,熔池体积减小,以免金属过热;
3)厚板焊前应进行预热(200~ 400℃),焊后高温回火或退火,随后缓冷;焊丝、坡口、氩气要清洁、干燥,以消除氢的产生。
二)马氏体不锈钢管焊接方法(工艺):
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当含碳量< 0.1% 时, 一般不需预热和后热。
当含碳量在0.1%~0.2%时, 预热到250℃, 焊后缓冷。
当含碳量> 0.5% 时, 预热到250℃, 用大线能量焊接, 然后退火。
预热温度不能超过400℃。焊后热处理是在冷至150℃~200℃时,
保温2 小时, 然后立即进行高温回火, 加热到730℃~790℃, 保温时
间为每1 mm 板厚10 min, 但不少于2h, 最后空冷。
一般选用与母材成分和组织相近的焊条, 若焊后不能进行热处理,
则选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答:马氏体不锈钢,可焊性较差。焊接时有强烈大的淬火倾向,经焊接加热后空气中冷却能导致淬火,使焊缝和热影响区形成坚硬的马氏组织,因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和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的相应的综合作用导致憨厚残余应力较大。含碳量愈高,其淬火硬性就愈大。还存在由于扩散氢的作用而引起焊后裂纹。方法是焊条电弧焊和MAG,MIG,氩弧焊,焊完经退火处理转变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