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
朱(Zhū)姓源出有七:
1、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资料所载,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第五子名安,被大禹赐姓曹。西周武王时封安的后代曹挟于邾国,他的遗族以国名为氏,称邾氏。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邾国贵族四处逃散,就去掉耳旁,改姓朱,称为朱氏。
2、出自舜时大臣的后裔。
3、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微子的后裔,因避难改为朱氏。据史书记载,后汉有朱晖,是为先世宋微子(商纣王的庶兄,是宋的开国君主)的后裔,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宋国被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4、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所简改。
5、出自祁姓,为尧帝儿子朱丹之后,以祖名为氏
6、出自他姓改姓而来。据《朱氏宗谱》等资料所载,朱有由他姓改姓而来,包括“冒姓”与赐姓者。
7、出自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朱姓。
二、迁徙分布
朱姓发源地有两个:一个是河南、安徽间地,一个是江苏省境。其中江苏省境的这一支朱姓,成为了我国南方朱氏家族的主要来源。先秦时期,朱姓族人主要生活在北方的中原地区,但仍发展缓慢,人少势微。到秦汉时期,朱姓得以较快发展,名人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朱氏三大家族,使朱姓得以巨大发展。到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终于形成了朱姓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四大望族,即吴郡朱氏、沛国朱氏、南阳朱氏、平陵朱氏。其中吴郡朱氏兴起于西汉中期,以朱买臣为开基祖,其子孙在三国、魏、晋时,世代为官,从而繁衍为江南四大望姓之一。沛国朱氏则渊源久远,被奉为朱姓正宗,历汉、魏、晋、南北朝,终成朱姓望族。而南阳朱氏与平陵朱氏经汉朝时发展繁衍,也终于成为当地望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外族入侵,朱姓族人纷纷由原来的河南、山东等北方繁衍地迁徙南方。同时出现与少数民族融合情况,令朱姓更加得以繁衍,先后出现了河南朱姓望族,江南朱姓望族等等,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朱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朱姓发展的低潮期,由于当时实行科举制,朱姓失去世袭高官的地位,特别是江南朱姓走向衰败,但在此期间依然出现了永城朱姓、昌平朱姓,从而使朱姓广布于安徽、广东、湖南等地区。在宋元时期,居于江南的朱姓又开始复兴,出现了一批以朱熹为代表的名人,在历史的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并使浙江、河南、河北、安徽朱姓得以繁衍。到了明清时期,朱姓发展进入顶峰,朱姓在明时成为皇姓,族大势盛,在各地均出现名门望族。到清时,由于农民起义,外族入关,最终在此时朱姓再次进入低谷,但因避难外迁反而广布于全国各地。朱姓在今日以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四省朱姓约占全国汉族朱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