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形成后,河水水位仍然不断上升,当水位接近滑坡形成的“堤坝”时,由于漫坝、潜蚀等作用堰塞湖极有可能溃坝,大量蓄积的河水倾泻而下,冲没下游沿岸城镇、村庄和基础设施,造成更大的灾难。
1933年8月25日,茂汶县叠溪发生7.5级地震。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岷江三处堵塞,成为三大“地震堰塞湖”,致使岷江断流43天,江水逆流20多千米。地震后45天,即10月9日7时,堤坝溃决,洪峰到达120km外的茂汶县,直至距叠溪260km的乐山县。叠溪周围30m的山陵川泽,全部崩坏,方圆上百平方千米为重灾区,死亡6800多人。洪水溃决,又将灌县以上村镇冲没大半,死亡人数多达2500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