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5-05-20 00:24: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简介: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

  石灰吟
  { 明}于谦(qiān)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石灰吟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刻含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大火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熊熊大火在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者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回答2:

《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回答3:

把石灰比作了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是不存在全不怕的,只有人才会害怕。拟人手法

回答4:

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回答5: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