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边疆士兵中都有崇高威望,“才华天下无双”的将军是谁?

2025-05-12 22:06: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李广,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人,西汉名将。李广的祖先曾为秦朝的名将李信,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李广自幼便练习世传的弓法,射得一手好箭,他作战英勇无敌,令敌人闻风丧胆,以打硬仗而闻名。李广曾任骑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镇守边郡使匈奴多年不敢来犯,被称为“飞将军”。李广的一生大起大落,虽战功颇丰,但却没有得到封侯,有历史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公元前119年,随卫青出征匈奴,兵败,引颈自刎。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肆进攻我国边关地区,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同匈奴展开激烈的交锋。由于李广善于用箭,死在他箭下和被他俘虏的敌人数不胜数,因此被升为郎中,以骑士侍卫皇帝。后来,李广多次跟随汉文帝外出射猎,许多猛兽都逃不过他的弓箭。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汉景帝即位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又随太尉出征平叛,因夺取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李广勇猛的威名逐渐远扬,尤令匈奴忌惮。叛乱平定后,李广又被调往上谷、上郡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匈奴听闻李广镇守边关,多年不敢来侵。

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一个宠信宦官同李广一起统率和训练军队,用以抗击匈奴。

一次宦官带几十个骑兵出猎,路遇三名匈奴骑士,与其交战。结果,匈奴人射杀了所有随从卫士,宦官也受了伤,随后逃回报告给李广。李广认定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随即便率领百余名骑兵追击。匈奴射雕手因无马只得步行,几十里后便被李广的大队人马追上了。李广命令骑兵张开左右两翼,将三名匈奴人团团围住,他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个。
李广刚将俘虏缚上马往回走,数千匈奴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了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百余名骑兵十分害怕,都欲上马逃走。李广大声喝道:“我们现在远距大军有数十里地,如果我们想逃走,一定会被匈奴全部射杀。但如果我们不逃,匈奴一定会误以为我等是诱敌之兵,必不敢轻举妄动。”说完,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向匈奴骑兵迎去,一直追到距匈奴仅二里多地的地方才停下来。

李广刚将俘虏缚上马往回走,数千匈奴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的军队,以为是汉军诱敌的疑兵,都大吃了一惊,立刻上山摆开阵势。李广的百余名骑兵十分害怕,都欲上马逃走。李广大声喝道:“我们现在远距大军有数十里地,如果我们想逃走,一定会被匈奴全部射杀。但如果我们不逃,匈奴一定会误以为我等是诱敌之兵,必不敢轻举妄动。”说完,李广命令所有的骑兵向匈奴骑兵迎去,一直追到距匈奴仅二里多地的地方才停下来。

李广又下令所有的士兵下马解鞍,李广手下的一名士兵问道:“现在敌人众多,且离我们又近,情况紧急,为什么还要下马解鞍?”李广答道:“匈虏以我为走,而我们解鞍以示不走,皆用坚其意。”匈奴果真不敢贸然进攻。此时,一名匈奴将领出阵试探。李广抓住时机飞马抢在阵前,将他射落马下,后又迅速地回到队里。匈奴看到这一情景,更是不敢轻易行动。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此时天色已晚,李广命令所有的士兵都放开马匹,睡卧地上。半夜时分,匈奴以为汉军附军有伏兵,想乘夜袭击他们,便引兵而去。第二天一早,李广便率领人马平安地回到了部队。

公元前133年,汉用马邑城诱匈奴单于入塞,派大军埋伏在附近的山谷中,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韩安国节制。单于察觉后,引兵离去,躲过了一场劫难。

四年后,李广率大军出雁门关,被成倍的匈奴大军包围,李广终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因匈奴单于久仰李广的威名,所以事先便命令手下务必要将他生擒。匈奴骑兵便把当时受伤得病的李广放在一个用具绳子结成的网袋里,再将这个网袋放在两匹马中间。在押解途中,李广斜眼瞧见他旁边有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便突然一跃,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并摘下匈奴少年的弓箭,策马扬鞭向南奔驰。骑兵数百人紧紧追赶
。李广边跑边射杀追兵,终于逃脱回到了汉营。这正是匈奴称其为“飞将军”的由来。回到京师后,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法官,法官判李广部队死伤人马众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当斩首,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几年后,匈奴又大举进攻辽西地区,韩安国将军不敌匈奴强将精兵,被击败。汉武帝重新起用已为平民的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听闻“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皆感畏惧,无不避之,以致数年不敢来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任命卫青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军队深入漠北出击匈奴,李广也被任命为前将军,以60多岁的高龄随军出征。

军队刚一出塞,卫青便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卫青决定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对单于发动袭击,便命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出击。李广曾请求亲自为先锋,但卫青并没有应允,其实卫青也是受武帝的暗中嘱咐。汉武帝认为李广年事已高,不想让他同匈奴单于正面对阵。

李广力争无果后,便和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道出发,由于东路道远难走,而且水草极少,对行军极为不利,加上大漠之中没有向导,李广一行人最终迷了路,耽误了约定的军期,在回军的路上才与右翼部队会合。此时卫青的部队已与匈奴交过一次手,大大地挫伤了匈奴的锐气,不过遗憾的是,单于在混乱中逃走。回师后,卫青差人带着干粮酒食慰问李广,顺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情况,李广并不予回答,卫青又派长史欲将李广的幕府人员带到营中审问。李广这才说话:“这次迷路乃我一人之过,与诸校尉无关,我自己去受审。”

李广回到军部,对部下说道:“我自少年时便已从军,曾与匈奴大大小小经历了七十余战,今有幸随大将军征讨单于,却又迷失道路,岂非天哉!旦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史!”言毕引剑自刎。李广部下军士皆大哭。百姓闻之,无论老者青年,皆为之流泪。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书写大历史,点评小人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这句著名的诗句写的就是李广将军。李广的一生都在边关为保家卫国而战,以骁勇善射而著称,匈奴只要闻其名必避之,不敢与他正面冲突,堪称“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广治兵宽缓不苛,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华天下无双”的将军。

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异常艰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骤雨般的仓促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作战的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于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贞的磊落胸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