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就是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历时5年。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项羽经破釜沉舟一役,大败秦军主力40余万,注定秦朝覆灭之势,同时却也为刘邦军入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秦二世四年(汉元年,公元前207年,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月与十二月,刘邦、项羽相继率兵入关,推翻秦王朝。 按照楚怀王原来“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理应做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功高,企图独霸天下。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徙于郴县(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刘邦为汉王。 项羽进入秦都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此后他贬义帝于江南,迁刘邦于巴蜀,徙故王于恶地,王亲信诸将于善地,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刘邦被徙封汉王后,决定以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基地,养民招贤,安定巴蜀,然后收复三秦。三个月后于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乘齐王田荣起兵反楚的有利时机,决策东向,终于爆发了楚汉战争。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
项羽(9张)归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诸侯联军共56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3万人回师彭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围。 彭城之战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长达2年零4个月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在
刘邦(3张)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率兵东归,而刘邦却背约攻楚。次年(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无斗志;项羽率少数骑兵突围至乌江(今长江,位于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自刎而死。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参考资料里很全看看吧http://baike.baidu.com/view/19775.html?wtp=tt
刘邦能打败项羽三大法宝
秦二世时,百姓由于不堪秦朝的暴政,纷纷起兵反秦,出身农民无产者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与出身世家贵族的项羽各是一支起义军领袖,共同拥戴楚国王室后裔楚怀王联合抗秦,灭秦后形成群雄逐鹿书面,经过四年苦战,实力大弱于项羽的刘邦却从群雄中脱颖而出,击败项羽,平定海内,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也最长久的王朝之一的汉朝。
按说刘邦实力远逊于项羽,从自身说,刘邦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上阵,而项羽勇冠三军,力能拔山举鼎;从兵力上说,楚汉相争开始时刘邦仅有十万人马,而项羽拥四十万雄兵;从所处地理位置说,刘邦被项羽有意识地封到地势偏僻,群山环抱,交通不便的四川,周围又用秦朝三员降将:章邯、董欣、司马翳重兵包围;而项羽雄居关中地区,坐拥中原广袤的土地。在综合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刘邦的胜面极小。而刘邦却能够于短短的四年之内灭亡楚国,围杀项羽,他究竟靠的是什么?分析起来主要有三点:一靠用人;二靠重赏;三靠招降纳叛。
刘邦在用人上绝对高人一筹。汉朝初建时,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刘邦笑问群臣:“列侯诸将,佐朕得有天下,今日一堂宴会,君臣同聚,最好是直言问答,不必忌讳。朕却有一问,朕何故得有天下?项氏何故致失天下?”当有两人起座,同声答道:“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的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为封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体,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辨别呢。”高祖听了,瞧着两人,乃是高起王陵,便笑说道:“公等知一不知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立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项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群臣闻言,各下座拜伏,称为至言。就是这“三不如”的说法,体现了刘邦的用人之明,是最终以弱胜强,打败项羽的关键所在。
刘邦舍得封赏也是致胜的原因之一。正如高起、王陵所说:“陛下平日待人,未免侮慢,不及项羽的宽仁。但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得一城,即作为封赏,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得有天下。项羽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懈体,乃失天下,这便是得失的辨别呢。”虽然刘邦以用人为最关键的因素,但不可否认,当时的人们受春秋战国时的分封制影响颇深,认为有功封王、封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于秦朝年代较浅,人们对秦朝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并不十分认可。刘邦在楚汉相争期间大举封王、封侯,不失为十分正确的策略。当然,刘邦坐稳天下后,为了防备各诸侯王坐大乱国,又陆续以莫须有的罪名收拾了所封的异姓诸王。并制定了非刘姓不王的规定。
招降纳叛是刘邦终有天下的又一重要策略。刘邦采用****、陈平等人的计谋,千方百计离间项羽的手下,分化瓦解他的有生力量,使得谋略不足的项羽把仅有的忠心耿耿的谋士范增赶走,使其他人望而却步。有投到刘邦门下者立即重用,高官厚禄,使项羽手下将士逐渐离心,纷纷转投到刘邦手下,就连项羽的叔父项伯都吃里爬外,在鸿门宴上先是给项羽通风报信,继而于席间拔剑保护刘邦,项羽的至亲都不维护他,安得不败!
以上三项是刘邦战胜项羽最重要的原因。其他如战略失误也是项羽致败的原因之一。如鸿沟结盟,项羽本该留下刘邦的父亲与妻儿为人质,直到退到安全地带再放他们回来,而项羽傻呼呼地以为刘邦是个正人君子,结盟后立即放了刘父及妻儿,使刘邦再无后顾之忧,奸诈无比的刘邦岂肯放虎归山,乘项羽毫无防备突然袭击,撕毁盟约,一举消灭了项羽。
汉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十二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春,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项羽亦率军东归。五、六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十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五年十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去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gkzDFXaXgUs0MBGLhxV2JLrLtg19Iz5i5E8y7Z7_kZ2m3tIrAGfdG8izoIi-l9zQe8V7wmLiGCOyNESYf6T3LYWROGBnGjXQLSnwCoj3NO查看
如果要这样的话建议你直接百度好了,大家发给你的也无非都是从里面复制过来的,倒不如 你自己去搜索下,毕竟他们两个的故事不是一句两句就可以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