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邳州市西部,距市区15千米。2008年末,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89917人,辖陵园1个居委会,碾庄、院上、鲁楼、阎桥、大兴、倪庄、韩庄、大宋、彭庄、王集、稍墩、泗庄、庙前、祁庄、衡集、练滩、岱山、生墩、孔庄、李集、桑园、才庄、楼胡、宗庙、六户、井墩、韩高2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碾庄。是江苏省批准的历史文化名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陇海铁路、霍连高速、323省道、251省道过境。镇内建有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碾庄镇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业方兴未艾;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配套、城镇面貌一新。碾庄正高起点、大跨步、多层次、多领域地加快发展经济。碾庄烈士陵园风景区现位于镇区,交通便捷,陆续修建了淮海战役敌我双方指挥所旧址、黄伯韬毙命处遗址等十处景点,形成了以烈士陵园为中心的军事文化红色旅游区。原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代理军长兼政委李超时烈士纪念馆在其故乡邳州碾庄镇才庄村建成开放。2006年是李超时烈士诞辰100周年。李超时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任政治委员。同年4月,军长何昆牺牲后,他任代理军长兼政治委员。1931年6月,他与妻子吕继英在镇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9月19日,他在镇江北固山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邳州市区西18公里处,碾庄镇境内,系江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庄是淮海战役的著名战场,碾庄战斗所取得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的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英勇牺牲的烈士,1958年6月,邳县县委,县人委决定并奠基兴建纪念碑,1960年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刘少奇,陈毅、刘伯承题词,背面为县委,县人委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四幅浮雕。整个陵园占地96亩,其中烈士墓地36亩,此处长眠着3700多名英勇献身的烈士。 繁忙的徐海公路车流滚滚,稍不留意,车就驶过了“南门”。下车定睛看,小小“南门”二字,是迟浩田将军题写。这里,就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之战”——碾庄圩战斗的核心战场碾庄。
黄百韬从这里进了碾庄
70岁的杨景州告诉记者,1948年11月7日,黄百韬从新沂那边节节败退过来,就是从南门这里进的碾庄圩。黄百韬进入碾庄之后,占领了全镇52个村庄,他本人和指挥部则进入碾庄圩。碾庄圩是当年的碾庄镇中心老街,一共不过1平方公里。
黄百韬无法看到,其时的淮海大地上,山东方向来的华东野战军,河南、安徽一带过来的中原野战军,气势如虹,而国民党集结力量和增援力量已呈势单力薄之态。
老百姓则说得俏皮,“黄豆”进了碾庄,还有好下场吗?
砍了院中树,仍是困中兽
黄百韬进村时,曹贯武9岁,全家6口人,想逃已经逃不了。他惊恐的眼睛看到,这些大概来自广东广西的兵一进村就放下背包,修工事,造碉堡,挖战壕。他们家4间屋,全家人被赶到一间小屋,其他房全被一个营部占据。
“他们在我家住了有近半个月。白天基本不打,一到晚上6点天黑以后,枪炮就开始响,一直打到早晨天发白。解放军渐渐解放了周围的其他村庄,越打越近,炮火越来越密集。在我家的那批兵,有一天出去打了一宿,回来就剩一个人,默默地,不说话,我们看他也是紧张害怕的。”
67岁的王树银说,黄百韬那时整天呆在指挥部里面不出来,我们谁都没见过他。
老百姓们讲,99号院子里原先有棵树,被黄百韬的副官砍了,围墙里面一个木,不就是“困”嘛!那时节,国民党徐州和蚌埠间的联系已被我军切断,第三绥靖区三个半师的起义,粉碎了黄百韬的东援。就算树砍了,黄百韬还是困兽。
绝对胜利,7000∶178000
1948年11月20日,解放军攻破碾庄圩,黄百韬逃跑到碾庄圩西不远的尤家湖,当地人称“油壶”。65岁的魏景坤说,“黄豆进油壶,死路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击中黄百韬遗址,1948年11月22日”——在这块不甚显眼的黑色碑石后面,是和平建设年代绿波起伏的沃野平畴。59年前,这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解放军以7000多对17.8万的悬殊牺牲比,夺取了碾庄战斗的绝对胜利,也使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碾庄村对面,是碾庄圩战斗烈士陵园,埋葬了战斗中牺牲的512名烈士遗骸。陵园寂静,记者在纪念碑南隅竟看到了一座“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淮海战役总指挥之一粟裕将军,以这样的方式永远和碾庄圩英雄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