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2025-05-18 03:00: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预防:
一,保持食物的新鲜程度
细菌的繁殖生长,离不开它适合的培养基质,一般情况下,在比较新鲜的食品上面,细菌的菌落个数是很低的,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就会有菌落密度增加的可能,所以说,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就可以预防细菌的污染。
二,保持保存环境的温度处于细菌不适合的状态
细菌的生长繁殖,首要条件是有合适的培养基质,这个就是我们的食品了,再次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度环境,当温度在30度到40度左右的时候,是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而采取降低它的生长繁殖温度,就可以获得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和延缓生长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的冷藏柜,冰箱就是起到了这个作用。
在温度被控制到4摄氏度的环境条件下,绝大部分的细菌都会受到强烈的抑制,细菌的芽孢则失去萌发的条件,而已经萌发的细菌,也会受到温度控制的限制而处于接近休眠状态。所以,食品才能够得到保存和保鲜的效果。
三,如果条件允许,把食物的ph值调到酸性或碱性,就可以获得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使细菌失去培养基质。
具体的方法是,利用面碱加入到粥中,使ph值达到8以上,则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的适宜ph为4.5到6.6左右,当高于此值或低于此值,细菌的生长繁殖则会明显受到抑制。或者加入酸醋,是食品呈现酸性,也不会使细菌获得适合的繁殖基质而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
四,把食物添加盐类,使细菌的细胞渗透压遭到破坏,达到保鲜的目的,这个原理,就是我们使用腌制的方法来控制细菌等的生长繁殖,获得纯正的腌制食品。所以,添加盐类,是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等污染食品的。把食物中的含盐量控制在波美18度左右,就会达到此目的了。
五,尽量保持食品的水分处于干燥状态
细菌的生长繁殖,是离不开水分的参与的,只要食品中的水分大于13%以上,细菌就会有生长繁殖的可能性了,所以说,把食品尽量控制在13%的含水量以下,就可以达到预防细菌污染的目的了。
六,添加化学防腐剂
现在很多工厂化食品都宣称不加任何防腐剂,其实是不相信的, 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有十几种,不同的防腐剂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
苯甲酸、苯甲酸钠-用于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味(汁)饮料、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
山梨酸、山梨酸钾-除与上述苯甲酸的使用范围相同外,山梨酸还主要用于鱼、肉、蛋、禽类食品和果蔬类产品保鲜。此外,也可用于果冻、即食豆制品、糕点、即食海蜇、乳酸菌饮料等。
丙酸钙、丙酸钠-用于生面湿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品、杨梅罐头等。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用于果蔬保鲜、食醋、碳酸饮料、果味(汁)饮料、果酱、酱油、糕点馅等。 脱氢乙酸-用于腐乳、酱菜、原汁桔浆。 双乙酸钠-用于谷物、即食豆制品。 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饮料、汽酒类。
乳酸链球菌素-用于罐头、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 过氧化氢-用于生牛乳保鲜。
使用这些化学的防腐剂对于与人体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即使是生产商宣称无毒副作用,但是,毕竟把肚子当做防腐剂的化工仓库是不适宜的。他们所称的防腐剂无毒副作用,也只能够仅代表它们送检的样品是无毒副作用的,并不能够保证所有的食品都能够和样品保持完全一致的成分。
七,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在食品的存放过程中,需要做到生熟分开
要把生的食品和已经烹制过的食品区别存放,因为熟食更加容易感染细菌等微生物,实践证明,把生熟食品分开存放,能够避免相互污染,交叉感染微生物。
八,高度重视食物性细菌中毒的危害性,
需要对于食物性细菌中毒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知,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食堂,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就会对于相当多的人群造成身体上的危害,对于工作和社会的影响不容小嘘,为了避免发生中毒事件,就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他们有足够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避免发生食物细菌性中毒的发生。

回答2: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一般由活菌引起的感染型细菌性食物
中毒多有发热和腹泻。如沙门氏菌食
物中毒时,体温可达38~40℃,还
有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全身酸
痛、头晕等。粪便可呈水样,有时有
脓血、粘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
毒,起病急、发热不高、腹痛、腹
泻、呕吐、脱水、大便为黄水样或黄
糊状,1/4病例呈血水样或洗肉水
样。细菌毒素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
毒,常无发热。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
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剧烈反复呕
吐、上腹痛、腹泻等。肉毒中毒的主
要症状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
睑下垂、张目困难、复视,随之出现
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最后可因呼
吸困难而死亡。患者一般体温正常、
意识清楚。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①在集体
用膳单位常呈爆发起病,发病者与食
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显关系;②潜伏
期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
肠炎为主,肉毒中毒则以眼肌、咽肌
瘫痪为主;③病程较短,多数在2~3
日内自愈;④多发生于夏秋季。

回答3:

  人们吃了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类常见且能够避免的中毒,总体上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预防:
  1. 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这些菌可以通过尘土、昆虫、粪便、食品加工、人的携带等方式传播。患肠道传染病、皮肤感染的人接触食品时能够造成食品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也充满了致病菌,养成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习惯。另外,保持食品加工场所卫生,严格分开生熟食品加工用具,防止老鼠、苍蝇、蟑螂孳生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很重要。
  2. 控制细菌繁殖: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细菌经8小时的连续繁殖就能生成1600万个细菌。大部分细菌适宜的繁殖温度在37°C左右,在10°C以下,绝大部分细菌繁殖缓慢。因此,冰箱贮存的食物只能延缓细菌的繁殖生长,不能杀灭细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致病的细菌,如李斯特氏菌、耶尔森氏菌等能在4°C左右缓慢繁殖,所以冰箱并非保险箱,食品不宜在冰箱中过久保存,食用前必须再次加热。盐腌、糖渍、干制都是控制细菌繁殖,改善食品风味的有效方法。卤制食品出锅后要尽快冷却,以免其中残留的细菌大量繁殖。
  3. 杀灭细菌:生的肉、乳、蛋、蔬菜等不可避免的带有各种细菌。充分加热是杀灭食品中细菌的有效方法。加工大块肉类食品要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使肉的中心部分熟透。厨房的刀具、案板、抹布要经常清洗、消毒。蒜对预防食物中毒有一定的效果。一些细菌在食品上繁殖后并不使食品在外观、气味上有所改变,所以不能以食品腐烂、变味来判断是否能够食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要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首先当然是不要吃进不新鲜食物。(1)购买鱼、肉、海鲜等生鲜食物时,首先要注意其新鲜度,若在超市购买,注意其储藏柜是否够冷。购买鲜鱼时,要注意鱼的黑眼珠是否发亮;若眼睛充血,就不算新鲜了。(2)鱼、肉、海鲜等生鲜食物购买后,尽速回家冷藏,以保食物新鲜,不要在路途上耽搁太久。(3)为了避免熟食受到生食交叉污染,生食与熟食应该分开处理。家中其实可准备3个砧板,一个处理生的鱼、肉、海鲜,另一个切水果或处理做沙拉用的蔬菜,另一个处理一般烹调用的蔬果。这样就可以避免生、熟食的交互感染,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同时,厨房里所用的刀及砧板,必须彻底洗烫干净,彻底消灭可能污染食物的细菌。(4)烹调食物时要煮至全熟才吃,无论海鲜、鱼、肉类等食物,都尽量烹调至熟透再吃。 (5)不鼓励吃剩饭及剩菜。隔夜的饭菜营养素所剩无几,若真要吃,食前还要加热煮透。记得,冰箱并非保险箱,不应该把食物贮存在冰箱内太久。(6)处理任何食物前,记得先把双手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