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早恋现象进行压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比如,一张叠起来的纸,给它的压力越大,它弹起得也越高,就像弹簧一样,只有把纸展开之后,才会不再弹起。
在中国旧社会,大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虽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称为早婚、早育。然而早恋被认为是不好的,这种观念实在有些荒谬。。。。
青春萌动的爱情也是纯真的,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这一特殊时期下独特的感情。。。
爱情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但对青少年来说也可能是最危险的体验,的确需要成年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他们。家长的惊慌失措,视为洪水猛兽,想一棍子打死;
老师的苦口婆心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对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孩子,很多时候适得其反,往往治标不治本。
在西方国家(在这里我只引用美国和英国,其他国家本人不太了解),每逢暑期,初中高中学校的暑期班里,都会举办不同程度青少年性教育的教育课程,在高中甚至向孩子们传授避孕的知识。什么用香蕉做范例,向上面套避孕套等,孩子们都害羞的嘻笑着将此知识学到。。。这不但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别人。。。并不是主张青少年性行为!!只是认为,既然是现实那么就要面对,面对的不止是正确引导,而且还有如何自我保护。。。中国式教育下的对性的表述模棱两可,让青少年的好奇心膨胀,但在好奇得到满足后,留给孩子们的是无助和惊恐。。。各人认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异性交往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
西方成人们把青少年男女之间的各种交往,例如约会、跳舞、看电影、驾车兜风以及野外郊游等,都看成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只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很少严加限制和干涉。当年轻的爱情来临的那一刻,真正的人生大门已经打开。家长们应该理解孩子们那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心情,支持他们的同时教会如果自我保护,而不是惊慌失措的将他们的感情压制。。。。
10后都已经开始统治小初中了,对于孩子逐渐萌芽的早恋情绪,80后90后父母是如何对待的呢?
年轻时期的爱情是美好而单纯的,只是,放在心里就好。如果有缘,以后会在一起。而不是在很关键的年纪,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的时期,分心去纠缠爱恨情仇。那是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赌上的是自己的人生。赌赢了还好,但输面更大。所以,即便是有了感情,也先放在心里吧,等未来的路更坚实了,再来经营感情更好!
很美好 也很痛苦 如果处理的好可以幸福下去 如果太感情用事会耽误一生也会给以后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个属于正常现象,但得合理的引导他们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只能以最好的朋友方式相处,这个不能强制,这个时候孩子逆反心理很大,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地,小心沟通,当朋友一样跟他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