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差别。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按照1917—1949的历史分期分编的,重点阐释的是各阶段(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着重突出各种文体的性质和不同流派的特点,有代表作家的专章论述,重视的是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尤其注意分析作品产生久远影响的原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里没有的。
对于文学流派,《三十年》不只是强调主流文学,而且也能从地域、文化环境的视角,去关照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先锋派等趣味各异的文学派别,力求恢复现代文学色彩纷呈、枝叶繁茂的本来面貌。
《三十年》和现代史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差别应该不是很大。就我所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比较注重政治背景和时局的介绍,你可能还是要再看看现代文学史,因为考试时可能考到《三十年》里没有的部分。
当代和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时期,所以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没有什么瓜葛,你的当代文学和考试无关,用不着。
及时复习比延迟复习效果要好,但也并非越早越好。复习的最佳时机,要根据个人的学习习惯,根据课程的性质、难易程度而决定。听课较呜力,疑难问题多,就要及时些;当堂基本听懂,复习只是深入钻研,则间隔一两天,影响不大。课程概念、原理抽象费解,复习就应及时一点;讲课主要是叙述性内容,与书本内容一致,也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再复习。
其他科目不是很了解,我是语文老师,谈谈语文的复习意见。
语文不必要花太多时间,注意几个方面就是了。
1、语文书决不能丢,很多知识都在书中,所以定时定量的安排语文书的复习很必要。(强调一下注解)
2、基础每天坚持1-3题,这里说的是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每天各1-3题。有新的内容就马上掌握,旧的就当成再复习一次,大概每次最多花20分钟时间。
3、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报纸、文学杂志、作文辅导资料等等。多收集各种知识,充斥头脑。每天30分钟以上。(新闻、百家讲坛一类的电视节目可以给与关注)阅读练习每一天一次,客观阅读和主观阅读间隔着进行。做完后仔细参照答案思考题目的设计方式、目的是什么。自己归纳阅读题目设立特点及重点放在哪些地方。
4、每3-5天一次的写作必不可少,次数太多会对语文写作产生抵抗情绪,具体次数自己把握。记住作文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有时你可以只写开始一段和最后一段(特别注意这两部分)。
划重点,然后弄个文档打印出来,再花个一天来背,应该能过了
抓作者。从作者入手,了解作家风格、其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的转变,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至于哪些作者,你们的老师应该给了重点的。
我就是这样考过的,楼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