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9,634,057平方公里,领海约470万平方公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
西部有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是第一级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
青藏高原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中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阶梯。这种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
扩展资料:
我国湿地面积
目前我国湿地面积8.04亿亩,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国家湿地公园898个,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湿地植物4220种、动物2312种,湿地保护率达到49.0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湿地保护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2017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8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实施意见,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省级实施方案。
湿地首次纳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新国标,修订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7个省份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立法。湿地保护政策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2013-2017年,累计安排中央投资81.5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和补助项目1500多个,恢复湿地350万亩,安排退耕还湿76.5万亩。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11个省份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公布省级重要湿地445处。
2017年启动了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已选出6个候选城市提交《湿地公约》秘书处。下一步要把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把高质量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湿地保护率达50%,到2035年,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国土面积应为1260万平方公里
在人们的脑海中,多少年来,从小学教材、启蒙读物到各类爱国主义教材,告诉我们这样一条常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这里只讲到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而忽略了除此之外,我国还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
《人民日报》1999年1月16日在其《视点》专栏中这样表述我国新的国土疆界:
根据1994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1.09亿平方公里的海洋区域(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为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据此,我国领海和内水面积约37万至38万平方公里,加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面积,管辖海域约300万平方公里。另外,作为先驱投资者,我国在太平洋上获得1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注:今年3月5日,中国正式圈定的“蓝色矿区”为15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其余一半按国际法必须放弃)。这样,我国国土面积应为126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下,赋予国土的新含义。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大多数中国人不知中国的国土面积应为1260万平方公里这一事实呢?专家们分析,我国传统上是一个大陆国家,近代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海洋事业走上了曲折之路。再加上近年来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缓慢,海洋开发技术研究长期落后,对已经拥有和应该拥有的海洋权益缺乏宣传教育导致我国很多人海洋意识比较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