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在会计分录中怎么表示出来啊

2025-05-18 15:04: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产品”不是会计科目。工业企业在进行产成品成本核算时,生产成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即为在产品。

具体分录如下:

领用生产材料的分录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分录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期末“生产成本”科目借方-“生产成本”科目贷方,有余额即为“在产品”。


扩展信息

在产品: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广义的含义指从原材料、外购物投入生产到制成成品出产前,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需要继续加工的产品,包括存在于车间之间的半成品和存在于车间内部的在制品。

在产品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

品种法

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或者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生产。

分批法

按在产品批别(或定单)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单步骤生产和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精密仪器和船舶制造、服装加工等生产。

分步法

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而且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工业企业。如纺织、冶金、造纸及机械制造等生产。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回答2:

如果设置了在产品科目,结转时:

借:在产品

贷:生产成本---料、工、费

下个月末时,

借:产成品

贷:在产品(将完工的在产品转入产成品,因为生产成本已经转入在产品,所以直接转入已完工产成品)其实没有必要结转到在产品,生产成本留有余额即为在产品。

拓展资料:

在产品 

在产品是指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尚未最后完工的产品。包括制作过程中的在产品、已加工完成入库但不能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work-in-process 亦称在制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正处于加工或等待加工的产品。

广义的含义指从原材料、外购物投入生产到制成成品出产前,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需要继续加工的产品,包括存在于车间之间的半成品和存在于车间内部的在制品。

在产品: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在产品

回答3: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即不考虑在产品成本的影响,当期投入的所有成本费用,均由当期入库的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承担。这种方法中又有四种方式: 

第1种方式是在产品“完全不计法”。 

即不设置“在产品”这一会计科目,当期投入的所有成本费用,均由当期入库的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承担;这种方式下,在产品固定为零。

第2种方式是在产品“年末调整法”. 

即设置“在产品”这一会计科目,而且只在每年的第一个会计期间计算在产品成本,然后这一数值固定不变,直到年末才计算、调整在产品成本。其余的2月份至11月份都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例如,甲公司2006年1月31日时“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为100万元,经统计盘点清查,发现企业的各种在产品成本合计为20万元,则1月份在结转“生产成本”科目时应作如下: 

借:库存商品  80万

在产品   20万

贷:生产成本  100万

当年度的2到11月份,都不再计算在成品成本。到12月份时,假设“生产成本”科目发生额合计为150万元,经统计盘点清查,发现企业的各种在产品成本合计为30万元,则在结转12月份的生产成本时需作调整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140万

在产品  10万

贷:生产成本  150万 

这意味着年末在产品成本比年初数增加了10万元。 

同上例,如果12月份时,“生产成本”科目发生额合计为150万元,经统计盘点清查,发现企业的各种在产品成本合计为10万元时,则在结转当期生产成本后再作调整分录,示意如下: 

首先结转当期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  150万

贷:生产成本  150万 

再作调整分录: 

借:库存商品   10万

贷:在产品  10万 

这意味着年末在产品成本比年初数减少了10万元,即有10万元的在产品成本流转到了库存商品中去了。 

在这种方式下,在产品成本2月至11月都是固定的,而且不需要去计算。



第3种方式是在产品“视同材料退库法”。 

即不设置“在产品”会计科目,在每月的月末,盘点出在产品的数量后,把在产品视同刚刚发出仓库的原材料,还没有进行任何加工,按材料发出的单价,计算出在产品的金额,以这一金额退回原材料仓库,冲减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下月初,再把这一材料金额作发出处理。

假设本月在月末时用数量乘单价后金额为20万元,则作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万

贷:原材料  -20万

或者 

借:原材料  20万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万 

这意味着本月发出的材料成本减少了。 下月初作: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万

贷:原材料  20万 

在这种方式下,在产品成本实际固定为零。 

在这种方式下,要注意在每月的月末,会计总账上的“原材料”科目余额,与仓库实际盘点的余额,总会有一个差异数,这个差异数就是在产品退回原材料仓库的那个数。这个差异数有必要在当期的财务报告中进行说明。

第4种方式是“视同成品假进假出法”。 

即在月末时,把在产品视同产成品,开具入库单把在产品在账面上入库,下月初时,开具等额、红字的入库单,冲销上月的入库数。这种方式与约当产量法不同,它是把在产品全部转入产成品,增加了本月入库的产成品数量,然后在下月用红字等额的冲回假进的在产品数量。而约当产量法是把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下月份时不会红字冲回。 

拓展资料:

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是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

为了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就有必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经济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分类,并事先确定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规定其核算内容。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会计科目

回答4:

有两种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即不考虑在产品成本的影响,当期投入的所有成本费用,均由当期入库的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承担。这种方法中又有四种方式:

第1种方式是在产品“完全不计法”。
即不设置“在产品”这一会计科目,当期投入的所有成本费用,均由当期入库的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承担;这种方式下,在产品固定为零。

第2种方式是在产品“年末调整法”.
即设置“在产品”这一会计科目,而且只在每年的第一个会计期间计算在产品成本,然后这一数值固定不变,直到年末才计算、调整在产品成本。其余的2月份至11月份都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例如,甲公司2006年1月31日时“生产成本”科目借方发生额合计为100万元,经统计盘点清查,发现企业的各种在产品成本合计为20万元,则1月份在结转“生产成本”科目时应作如下:
借:库存商品 80万

在产品 20万
贷:生产成本 100万
当年度的2到11月份,都不再计算在成品成本。到12月份时,假设“生产成本”科目发生额合计为150万元,经统计盘点清查,发现企业的各种在产品成本合计为30万元,则在结转12月份的生产成本时需作调整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140万
在产品 10万
贷:生产成本 150万
这意味着年末在产品成本比年初数增加了10万元。
同上例,如果12月份时,“生产成本”科目发生额合计为150万元,经统计盘点清查,发现企业的各种在产品成本合计为10万元时,则在结转当期生产成本后再作调整分录,示意如下:
首先结转当期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 150万
贷:生产成本 150万
再作调整分录:
借:库存商品 10万
贷:在产品 10万
这意味着年末在产品成本比年初数减少了10万元,即有10万元的在产品成本流转到了库存商品中去了。
在这种方式下,在产品成本2月至11月都是固定的,而且不需要去计算。

第3种方式是在产品“视同材料退库法”。
即不设置“在产品”会计科目,在每月的月末,盘点出在产品的数量后,把在产品视同刚刚发出仓库的原材料,还没有进行任何加工,按材料发出的单价,计算出在产品的金额,以这一金额退回原材料仓库,冲减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下月初,再把这一材料金额作发出处理。假设本月在月末时用数量乘单价后金额为20万元,则作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万
贷:原材料 -20万
或者
借:原材料 20万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万
这意味着本月发出的材料成本减少了。 下月初作: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20万
贷:原材料 20万
在这种方式下,在产品成本实际固定为零。
在这种方式下,要注意在每月的月末,会计总账上的“原材料”科目余额,与仓库实际盘点的余额,总会有一个差异数,这个差异数就是在产品退回原材料仓库的那个数。这个差异数有必要在当期的财务报告中进行说明。

第4种方式是“视同成品假进假出法”。
即在月末时,把在产品视同产成品,开具入库单把在产品在账面上入库,下月初时,开具等额、红字的入库单,冲销上月的入库数。这种方式与约当产量法不同,它是把在产品全部转入产成品,增加了本月入库的产成品数量,然后在下月用红字等额的冲回假进的在产品数量。而约当产量法是把在产品折合成产成品,下月份时不会红字冲回。

2、 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即考虑在产品成本的影响,当期投入的所有成本费用,均由当期的在产品、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共同承担。这种方法中又有三种方式:

第1种方式是在产品“实际盘存法”。
这种方式下,每月在月底时都盘点出在产品的数量并计算出金额,作为当期在产品的结存金额。它与上期的结存数之间的差额,在当期中进行调整。如果本期的在产品余额比上期增加,则把当期的增加额从“生产成本”贷方结转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