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上春树的几个问题

2025-05-07 10:59: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看过《挪威的森林》和《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是他的处女作 都是有关青春的 其中《挪威的森林》是写他在大学里的生活 可以反映出某些东西这要你自己看 是本好书,可以开启很多你的心灵不曾到达的境地…… 大凡读者都读得出,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但较之孤独与无奈本身,作者着重诉求的似乎更是对待孤独与无奈的态度。 我仿佛听到村上在这样向我倾诉: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果真是可能的吗?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寻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劳的。那么,何苦非努力不可呢?为什么就不能转变一下态度呢一一既然怎么努力争取理解都枉费心机,那么不再努力就是,这样也可以活得蛮好嘛!换言之,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来消灭孤独,化解无奈,莫如退回来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于是,孤独和无奈在村上这里获得了安置。就是说,这种在一般世人眼里无价值的、负面的、因而需要摈除的东西,在村上笔下成了有价值的、正面的、因而不妨赏玩的对象。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同或日对同一性(identity)的确认,一种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的情怀。作者藉此在熙来攘往灯红酒绿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建造了一座独门独院的“小木屋”,一个人躲在里面一边听着爵士乐,啜着易拉罐啤酒,一边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孤独与无奈。电视则绝对不买,报纸绝对不订,电话也只是在响了六七遍之后才老大不情愿地拿起听筒。 这是林少华译的时候写在前面的他的有关村上的见解…… 很有深度,好好体会 文中很多地方涉及到性,这也是村上作品的一个特征 自己揣摩……

回答2: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较前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读一本书往往需要特定的心境,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大概是初三,那时候很难体会书中所描述的无奈与凄美。不过有几个场景却还是深深地印进了脑海:一个是渡边和直子在东京街头闷头走路的场景,还有一个是关于井的传说。我后来重读《挪》,到现在为止已经细读过三遍,还浏览式地读过一遍;每一次都没有失望过——这是借用村上自己的话(嘿嘿)。 村上的书,最出色的地方大概是文字。一种简洁明了而又不乏幽默和弹性的文字风格。《挪》中这种风格表现得很突出,书中不但有爱情友谊和孤独交替轮转带来的悲伤,也有“敢死队”傻乎乎,让人忍俊不禁的场面,甚至这种幽默中也带有苦涩,坚强背后也藏着隐忍。说到底,这是一本有深度,耐咀嚼的书。 村上的书我基本看完了,有很多很好的作品。除了《挪威的森林》之外,推荐《冷酷的仙境,世界的尽头》,《寻羊冒险记》和《海边的卡夫卡》。个人认为《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最好的作品,他的艺术理念应该在这部作品中成熟了,很怀疑他以后能不能写出比《海边的卡夫卡》更好的作品。短篇推荐《百分之百的女孩》、《冰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