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端文皇后,名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大领主莽古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刚满十六岁便远嫁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聪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是主持亲王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晋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有时皇太极外出打猎也要携哲哲出行。皇太极坐殿,哲哲有时与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并不完全由于皇太极对她的倾心,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是清朝初期的联姻制度的核心。当然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天聪初年,哲哲的母亲从科尔沁来盛京看望女儿、女婿,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改“汗”号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居中宫-清宁宫,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国母。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册文》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汗制曰:
天地授命而来,既有汗主一代之治,则必命匹配心腹视过福晋,赞襄朝政,坐立双成,同立功德.共享富贵,此乃亘古之制,位守三纲五常,系古圣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住典蒙天佑,得遇福晋系蒙古科尔沁
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端庄、仁孝、谦恭之义训诲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天下夫人仿法。勿违我之圣意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姑姑。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与孝庄文皇后并尊为皇太后,无徽号(清朝唯一一位没有徽号的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孝端文皇后(1600-1649),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科尔沁贝勒、后赠福亲王莽古思之女。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初为侧福晋,继妃乌拉那拉氏被休弃后成为第三任大福晋。皇太极称帝,崇德元年册为皇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崩。女三,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嫁额哲;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完全的政治婚姻,这个人是孝庄的姑姑。
我也不知道 帮你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