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与皇妃是不同的,皇妃是现任皇帝的妃子,而皇太妃则是上任已逝君王的妃子们。
在清末,由于后面几个皇帝都比较年轻就去世了,比如同治、光绪。所以太妃有不少,一共有四位之多。1912年,溥仪退位,由于与袁世凯协商好了,只要退位,就有足够的经济补助,所以清朝没了,皇室们还是住在皇宫里,日常生活也仍旧和往常一样,惬意的同时又不乏枯燥。
直到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他的那些皇妃们年纪不大,自然她们依旧可以靠着脸蛋吃饭,找一个好的归宿自然也不难。只不过老太妃们年老色衰,若离开皇宫,在大多数人看来她们生存可能会是一个大问题。
当时的四位太妃当中,由于庄和皇贵妃与端康皇贵妃分别于1921年和1924年病逝,所以在溥仪被赶走的时候,只留下了两位太妃,即同治帝的两位,一位是敬懿皇贵妃,简称瑜妃;还有一位是荣惠皇贵妃,简称瑨妃。
而我们从这两位太妃的经历当中,也可以大致看出晚清太妃的一个大体生存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同治帝的遗孀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她出生起点比较高,祖父曾担任陕甘总督这样的要职,所以本身还是有一些权势的。
她与同治的联姻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政治联姻,当然不可否认她的姿色在诸多妃子中也是最佳的,要不不会有“瑜”这个封号,毕竟“瑜”在满文中有“鲜亮”的意思。
不过虽然她比较得慈禧的厚爱,但同治皇帝却对她不感冒,宁愿在外面寻花问柳,也不愿
碰她,所以在同治在位的时期,瑜妃也并不得宠。
同治病逝的时候,年仅19岁的瑜妃成为了寡妇。虽然地位与待遇都有所提升了,但在漫长的守寡岁月中,瑜妃在后宫仍旧过着极其寂寞的生活,唯一的娱乐活动可能就是礼佛,或者是摆弄一下书画来打发时间。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西逃带走了光绪还有数名妃子,但大多数并没有带走,包括瑜妃,不过好在八国联军也没想着和清政府彻底撕破脸,所以对这些后宫妃子还是没造成多大伤害。在溥仪退位之后,由于整个皇室都有保障,所以瑜妃日子也仍旧和往常一样,得到了其该有的尊重与体面。
后来虽说溥仪被赶,但北京还是有不少有声望和势力的满清遗老的,他们对溥仪还是极其尊重的,包括一些北洋军阀,比如张作霖、段祺瑞等也没有太过于绝情。而瑜妃身为太妃,也自然是不会太差,有满清遗老和军阀们的暗中支持,加上自己从后宫中多年以来积累的财富,日子也还是美滋滋的。
其实我们从她的葬礼当中也可以窥见一二——瑜妃于1932年病逝,终年77岁,葬礼在北京举行,规模及其隆重,当时的北京街头几乎是万人空巷,甚至警察都出来维持街上交通秩序了。足以见得,即便是清朝没了,太妃仍旧是极其有影响力的。而有如此强大影响力与地位,她的日子难道还会差吗?为了巴结她,讨好她,有的是人会给资助。
接下来简单说下瑨妃,她不仅与瑜妃一样是同治皇帝的妃子,而且她的经历大致也与瑜妃相同,甚至两人的死亡年龄都是相同的,也是1933年,只不过她死的时候年纪是七十八岁。
两个老太妃和冯玉祥厮斗起来,就是不走,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如果说这两个是小人物,冯玉祥偷偷摸摸把他们做了,也没有人察觉什么。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可是老太妃啊,溥仪前脚刚走,他就敢对老太妃捣鼓,莫不是要反了天。所以那两个老太非闹来闹去,冯玉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干瞪眼。
老太妃们都出宫了,还生活在北京,她们都从宫中带出了宝物,再加上她们都很有影响力,有不少军阀和忠于清朝的人给她们提供财物,所以生活得都很好。
那些老太妃也要被跟着逐出皇宫,她们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生存要靠亲戚或者在宫中留下的钱财。
溥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也出宫了,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不再享受荣华富贵,